聚焦先進制造等領域 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
近日,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從2025年到2027年底,圍繞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以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為牽引,廣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其中,聚焦高精尖產業與急需行業、就業重點群體等開展補貼性培訓3000萬人次以上,促進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樂業。
《意見》明確,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生活服務等領域,大力開展分行業領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以開展先進制造業領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為例,《意見》要求,工信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通過將先進制造業技能培訓指標納入產業集聚區和重點企業評價體系等方式,鼓勵引導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指導各地面向智能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生物制造、新一代通信技術及深海科技等領域,遴選一批產業發展急需、行業特色鮮明的培訓項目,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幫助勞動者提升技能,有技能、好就業、就好業,也是開發利用人力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在人社部7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意見》主要突出4個方面。
一是突出需求導向。圍繞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聚焦先進制造等領域,開展分行業、分領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前期,我們已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數字人才、養老服務、家政服務、長期照護等專項培訓文件,接下來將繼續支持或會同其他行業部門出臺專項培訓計劃,加強行業緊缺技能人才培訓供給。”王曉君說。
二是突出重點群體。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企業職工等群體不同特點,提供針對性技能培訓服務。王曉君表示:“目前,我們已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技能強企、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相關政策文件,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接下來,我們將抓好政策落實,同時根據形勢需要,完善新的政策舉措。”
三是突出市場主體。通過政策支持、服務保障等多種手段,激發企業培訓主體作用,發揮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民辦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等各類培訓載體作用。突出市場的主體性、靈活性、多元性特點,為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提供支撐。
四是突出培訓質量。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項目化培訓模式,圍繞實際的技能需求和勞動者就業真實意愿,“量體裁衣”開展培訓。精心遴選培訓機構,規范培訓內容,加強質量評估。鼓勵支持培訓后參加技能等級評價,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權威性、流通性和認可度,加強技能評價標準化體系化建設,大力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指導企業實行崗位薪酬與崗位價值、技能等級雙掛鉤的分配辦法。將就業服務貫穿培訓評價全過程,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
王曉君指出,下一步,將健全人社部牽頭、各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省級統籌實施的工作機制,統籌用好各類資金資源,加強培訓資源供給和機構管理,分行業領域實施專項培訓計劃,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培訓模式,進一步強化培訓政策、資金、人員保障,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和層次,確保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規模大、質量高、成效好。(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