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兩位數增長 下半年將延續向好勢頭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走勢,增長的協調性在提升。”在7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6月我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5,環比上升0.4,已連續8個月穩中有升,預示三季度我國出口將延續向好的勢頭。
他表示,下半年,我國外貿運行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困難將長期存在。同時,我國貿易結構正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持續改善,新動能不斷積聚,回穩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上半年走勢回穩向好
據海關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1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長19.6%。其中,出口7.21萬億元,增長15%;進口5.93萬億元,增長25.7%;貿易順差1.28萬億元,收窄17.7%。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對傳統市場進出口全面回升,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上半年,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7.4%、21.3%和21.9%,三者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4%。同期,我國對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分別增長33.1%、14.5%、24.6%和46.8%。
民營企業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5.02萬億元,增長20.6%,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8.2%,比2016年同期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37萬億元,增長17.8%,占出口總值的46.7%,比重提升1.1個百分點,第一大出口經營主體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分地域看,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較快。上半年,中西部18省市外貿整體增速為27.1%,超過全國整體增速7.5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整體增速為23.1%,超過全國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外貿整體增速為18.3%。
此外,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13萬億元,增長14.6%,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2%。其中,汽車出口增長32.5%、船舶出口增長25.1%、手機出口增長13.5%。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48萬億元,增長12.9%,占出口總值的20.5%。
“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我國進出口增長19.6%,不僅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態勢,也創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在分析原因時,黃頌平認為,主要源于需求增加、價格上漲、政策效應、基數偏低等綜合因素的推動。
首先,外部需求回暖帶動出口數量增加,對出口總值的增長貢獻顯著。世界銀行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由2016年的2.4%加快至今年的2.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也較年初有所上調。全球經濟延續復蘇態勢,國際市場需求有所改善,助推我國出口數量增加8.9%。
其次,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帶動進口量持續增加。6月,我國官方制造業PMI為51.7,連續11個月在景氣區間。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刺激進口需求增加,上半年我國進口數量總體增加11.6%。
再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助推進口、出口增長。上半年,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我國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55%、原油上漲47.9%、銅上漲29.5%、煤炭上漲86.3%,帶動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12.7%。與此同時,進口價格上漲通過國內生產傳導到出口環節,推動出口價格上漲5.6%。
此外,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及各項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持續顯現,也是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增速較高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去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僅為10.99萬億元,為2011年以來的同期最低值。
下半年或保持正增長
從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增長21.6%,而二季度增長17.9%,比一季度回落了3.7個百分點。眼下回穩向好的態勢是否可以持續?對此,黃頌平給出了兩點看法。
一方面,今年二季度進出口規模是近10個季度以來的高點,二季度進出口值環比比一季度增長12.5%,二季度進出口規模也達到了2015年以來各季度的高點。
另一方面,基數抬高的客觀因素是造成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的最主要的原因。相比一季度,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基數抬高了16%。因此,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速雖然回落,但是仍屬于較高的增長水平。
“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環比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向好的發展態勢得到延續。”談到未來的發展態勢,黃頌平認為,下半年,我國外貿發展既有不少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從有利條件看,一是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緩慢復蘇。世界銀行預測,發達經濟體2017年增長將加快至1.9%,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加快至4.1%,全球貿易增長從2016年的2.5%回升至4%。經合組織(OECD)近期公布的綜合領先指標也預示著,未來6~9個月OECD國家經濟整體呈現穩定增長勢頭,國際市場回暖有利于我國出口。
二是我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持續向好。6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5,環比上升0.4,已連續8個月穩中有升,預示三季度我國出口將延續向好的勢頭。
三是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聚集。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快于總體增速。外貿商品結構持續優化,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外貿增速加快。
四是市場多元化潛力較大。上半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4%,同期我國與拉美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28.4%,與非洲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28.3%。總體來看,新興市場開拓還有很大的潛力。
與此同時,下半年我國外貿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國際市場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性。如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美聯儲處于漸進加息進程、歐洲和日本央行繼續維持貨幣寬松等。
二是下半年進出口總體增速將受基數抬高影響。2016年上半年比下半年進出口基數抬高了21.5%,因此2017年下半年保持同比快速增長的難度增加。
三是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當前我國出口受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和新興經濟體中低端制造業崛起的雙重擠壓,今年1—4月,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增速高于我國。
黃頌平表示,綜合判斷,我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的情況下,經過持續努力,我國外貿進出口有望延續回穩向好的勢頭,下半年進出口仍會保持正增長。
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有報道稱,今年我國外貿數據名義增長率較高,但貿易條件下滑、出口競爭力削弱,將不利于提升外貿質量效益。在此次發布會上,黃頌平對上述觀點進行了反駁。
他說,今年上半年,在大宗原材料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帶動下,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12.7%,而同期出口價格僅上漲5.6%,導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降至0.94。名義上貿易條件處于不利區間,但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逐步傳導到工業制成品出口,未來我國貿易條件將逐漸趨于改善。
“關于出口競爭力如何,我想,出口市場份額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評判角度。”他表示,根據WTO網站公布的數據,前四個月我國占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出口總值的比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由此可見,我國的出口競爭力沒有出現明顯削弱的跡象。
黃頌平還補充道,事實上,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不僅規模擴大,在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等方面也表現出一些新的變化和亮點。
首先,貿易結構仍在優化和改善。一是貿易方式更趨合理,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0.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6.7%,較去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二是進出口市場更趨多元化,上半年我國對歐美日等傳統市場進出口增長18.9%,同時對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孟加拉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33.1%、14.5%、24.6%和15.5%。三是內生動力更趨強勁,民營企業表現突出。
其次,在產品優進優出方面取得良好進展。在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等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12.9%,仍然保持較好的傳統競爭優勢。
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增強,中高端制造業對經濟的支撐力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也都保持良好態勢。比如,汽車出口增長32.5%,船舶增長25.1%,電動機及發動機增長6.5%,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12.7%,無人機增長93.4%。
在進口方面,優結構、擴進口的政策效應顯現,能源資源性產品進口穩定增長。比如上半年原油、鐵礦砂、天然氣進口量分別增長13.8%、9.3%和15.9%,部分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較快增長,其中集成電路增長15.8%、發動機增長27.3%、工業機器人增長34%。(何 珺)
- 02-052016年我國外貿逐季企穩..
- 12-1411月外貿數據釋放回穩向..
- 07-21上半年外貿總值降6.9% ..
- 08-26機械出口全行業下滑外貿..
- 12-16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