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推動中國—東盟關系更上一層樓
1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菲律賓出席第20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李克強表示,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中國對東盟的發展進步感到高興,對東盟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他就面向未來推動中國—東盟關系更上層樓提出五點建議:共同規劃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愿景;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發展規劃對接;穩步加強雙方政治安全合作;進一步拉緊經貿合作紐帶;不斷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
東盟成立50周年
李克強在此次發言中表示,今年是東盟的“金禧年”。50年來,東盟走過了不平凡歷程,取得了堪稱“亞洲奇跡”的發展成就,飽受戰亂動蕩之苦的東南亞變為全球和平穩定的“綠洲”,貧窮落后的東南亞成為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弱小分散的東南亞崛起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力量,深刻改變了亞洲乃至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有力促進了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曾回顧了中國和東盟近年來全方位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介紹“一帶一路”倡議“五通”建設的務實成效。他表示,中國—東盟關系已發展成為東盟同對話伙伴關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組關系。
尤其是在經貿方面,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已經步入快車道,中國連續8年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雙向直接投資累計近2000億美元,其他各領域的合作也都碩果累累。
更早些時候,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曾表示,中國和東盟經貿成果的取得主要基于三個方面:一是雙方高層的政治互信,二是雙方建立的合作機制,三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第20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強調,我們大力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成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有力引領地區經濟合作進程。我們共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成功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國際產能合作全面展開,聯動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全球發展版圖中耀眼的‘雙子星’和經濟全球化的‘領跑者’,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了正能量。”他說。
李克強還指出,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發展作出戰略部署,確定了宏偉目標,這將給中國和世界各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廣空間。
“明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有必要對雙方關系發展進行中長期規劃。”他表示,中方建議制訂“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將“2+7合作框架”升級為“3+X合作框架”,構建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三大支柱為主線、多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合作新框架。中方建議雙方盡快啟動新愿景起草和磋商工作,確保提交明年領導人會議審議通過。
把握合作新機遇
東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李克強特別提到,要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發展規劃對接。中方愿與東盟國家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對接,深化經貿、金融、基礎設施、規制、人員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他表示,中方歡迎本次會議發表《中國—東盟關于進一步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聯合聲明》,愿與東盟落實好新修訂的《中國—東盟交通合作戰略規劃》,推動實施一批陸上、海上、天上、網上互聯互通重點項目,形成示范效應。中方愿啟動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平臺,以此推動“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
在進一步拉緊經貿合作紐帶方面,李克強指出,過去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也助力了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自東盟進口累計超過1萬億美元,對東盟累計直接投資達360億美元,是東盟國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和投資來源地。
目前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動能加快成長,經濟活力旺、韌性強、潛力大,將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有13多億人口,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消費日益多樣化,是世界最具成長性的大市場。中國已成為對外投資大國,外匯儲備充裕,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意愿有能力走出去。這些都為擴大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為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
李克強說,中方不追求貿易順差,愿從東盟國家進口更多優勢產品。希望所有東盟國家盡快批準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愿與東盟方早日完成“特定產品原產地規則”談判,讓自貿區升級成果盡早惠及雙方企業和人民。中方愿同東盟國家一道,積極推進RCEP談判,進一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奠定基礎。
此外,中國擁有大量優勢產能和性價比高的裝備,符合東盟國家發展需求。中方愿與東盟國家一道,落實好去年發表的《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共建經貿、產業合作園區,推動一批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落地,打造融合度更深、帶動力更強、受益面更廣的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
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李克強表示,未來三年中國將向東盟十國提供不少于2萬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中方倡議實施“中國—東盟人才發展計劃”,2018年為東盟提供3000個研修名額,加強雙方在經貿、農業、科教文衛、公共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能力建設合作。
當前,中國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國家大數據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東盟也將“數字創新”作為優先戰略領域之一,提出“促進創新驅動型增長”等重點任務,這為雙方創新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李克強說,中方贊同將明年確定為“中國—東盟創新年”,愿在未來5年內安排500人次東盟青年科學家赴華從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訓1200人次東盟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投入運行10家聯合實驗室,以科技創新引領雙方全方位創新合作。(何 珺)
- 07-03李克強:在新一輪工業革..
- 07-06李克強:望企業家成為中..
- 06-23李克強為中國核電點贊 ..
- 09-18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不..
- 07-18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