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回應經貿熱點話題 將下調汽車等進口關稅
近年來,我國的消費、外貿、外資和對外投資指標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成為“經貿大國”的同時,如何成為“經貿強國”成為當下我國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商務部部長鐘山就“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問題侃侃而談。
談到中美貿易關系,鐘山回應,中國不會主動發起貿易戰,并且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并未中斷。談到去年我國對外投資出現下降,鐘山分析,主要是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了有效遏制。談到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鐘山透露,我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開放。
鐘山還提出了建設經貿強國、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即“一個奮斗目標、六項主要任務和八大行動計劃”。一個奮斗目標,就是努力提前建成經貿強國。六項主要任務包括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外貿競爭新優勢、提高雙向投資水平、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構建新型國際經貿關系、增強商務服務民生的能力。此外,還確定了消費升級、貿易強國、外資促進、對外投資創新、援外綜合效益提升、“一帶一路”合作、多邊區域經貿合作、商務扶貧等八大行動計劃。
中國不會主動發起貿易戰
“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會給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帶來災難。”針對記者就中美貿易關系的提問,鐘山強調,“中國不希望打貿易戰,也不會主動發起貿易戰,但是我們能夠應對任何挑戰,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中美兩國建交近40年,雙邊經貿關系越來越緊密。近40年來,貿易規模增長了232倍,兩國雙向投資累計已經超過2300億美元,這充分說明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合作潛力很大。
針對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鐘山說,兩國統計口徑存在較大差異,美國每年對中美貿易順差都高估了20%左右。中國對美貨物貿易有順差,美國對華服務貿易有順差,加上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管制等因素,導致目前出現中美貿易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與此同時,兩國在市場準入(包括金融、電信、汽車、農產品等領域)、安全審查(包括網絡安全、知識產權、兩用物項等方面)也存在差異,這對彼此之間的貿易、投資都產生了影響。
對于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是否中斷的問題,鐘山表示,中美之間合作交流的渠道沒有中斷過。“不僅現在我們在談,下一步雙方確定還會繼續談。”他說,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非常愿意與美方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通過合作來解決分歧,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國人民,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針對去年我國對外投資出現下降的情況,鐘山分析,主要是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了有效遏制,通過“降虛火”“擠水分”,使得企業對外投資更加穩健、更趨理性。
鐘山表示,總的來看,中國對外投資是好的,是與現階段我國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也是受到東道國普遍歡迎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對外投資從小到大,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投資大國。201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1246億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第二,對外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從投資領域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轉為與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并重;從投資主體看,從中小企業為主,轉為與大企業并重;從投資區域看,從發展中國家為主,轉為與發達國家并重。
第三,對東道國貢獻不斷增強。中國投資推動了東道國工業化進程,增加了東道國財政收入,促進了東道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2017年,中資企業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3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35萬個。
下一步,我國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打造合作平臺,深化產能合作,壯大投資主體,規范經營行為。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5日至21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926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0.2%。對此,鐘山認為,春節市場是全國消費水平發展的一個縮影。春節市場消費火爆,說明人民群眾對國家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有購買能力。
鐘山表示,我國已成為消費大國,消費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消費連續四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我國經濟增長已經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
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已達4億人左右。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地發展,人民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消費發展還有很大潛力。
但是,消費發展依然有短板、弱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表現之一就是商品和服務供給難以滿足消費升級需要。初步估算,現在我國居民每年在境外購物大約2000億美元。在境外購物清單中,既有高檔商品也有日用消費品。境外購物反映出我國優質商品供應不足,而且價格偏高。服務消費方面,家政、養老、教育、醫療等都是弱項,這些方面的供應也是不足的。
下一步,將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創新流通、擴大消費、增加有效供給。一是搭建平臺、促進消費。在城市,改造提升一批高品位步行街,提高消費品質,提高城市品位。優化便利店、菜市場等社區商業網點布局,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二是擴大開放、促進消費。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開放,豐富國內市場供應,降低消費成本。三是改善環境、促進消費。不斷改善城鄉消費環境,開展互聯網領域和農村市場的集中整治,建設重要農產品追溯體系。(何 珺)
- 03-14新能源汽車電池報廢潮將..
- 03-13浩亭為電動和插電式混合..
- 03-05四部門大幅調整新能源汽..
- 02-04東風公司發布海外中期事..
- 01-31CHINAPLAS與知名展商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