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機市場細分領域的研判
在近日召開的2018年全國農機流通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針對不同作物機械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判。
對于小麥機市場來說,已經成為完全的存量市場,市場競爭也變為以雷沃、中聯為主的寡頭競爭,用戶對產品的價格敏感度源自于投資回報率的壓力,目前以低價格為主的競爭顯然耐力不足。
對于玉米收獲機械來說,行業既要關注莖穗兼收機型,更要關注籽粒收獲技術,做好產品研發、試驗、儲備,尤其要注意玉米主產區生產全程托管的發展較為迅速。
對于青貯機械來說,用戶的成長性快于國內青貯機械的生產企業,大型、高效的轉盤式青貯機已經逐步成為市場主流,這也從側面驗證了養殖業先于快于種植業開啟市場化、規模化進程。
此外,近幾年的馬鈴薯市場價格不穩定,部分用戶收益出現問題,導致馬鈴薯機械這一細分領域或將遇冷。同時,翻轉犁市場近年來突飛猛進,很有可能出現設備保有量過多、作業量較低的現象,從而導致市場需求下降,尤其要警惕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對于經濟作物、園藝作物、丘陵山地機械化,這將是未來的發展熱點,是行業的藍海窗口,值得業內關注。
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有所謂“藍冰市場”,指的是一個待開拓的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嶄新市場,需要不斷用力敲打才能融化,育種機械、小區機械都屬于藍冰市場范圍,需要行業重視。
至于未來的智能農機產品、信息化技術,將建立在良好收益的基礎上,將在規模化種植組織和專業農機服務組織得到建立后率先應用。
最后,他還提到了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二手農機業務,這一市場還需要進一步冷靜觀察。“行業里關于‘二手農機是黃金市場’等論斷甚囂塵上。”但陳濤認為,類比汽車、工程機械等二手機判斷農機市場,可能失之于粗,因為農機二手機市場本質驅動因素——產品殘值并不突出,其市場的規模與利潤相對薄弱,政策、法律法規風險也普遍存在。(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