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錦 碩果累累——第15屆“兩會”亮點和標志性成果系列報道之一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從2004年到2018年,15年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肩負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使命和催生多贏局面的美好愿景,推動中國—東盟關系進入新時代。
讓“夢想照進現實”的還有中國與東盟企業和商界。15年來,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規模大幅提高,雙邊貿易額由2003年的780多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突破5000億美元,增長了5倍多。
中國—東盟合作非同一般的平臺
中國—東盟博覽會應運而生緣于2003年,這是中國—東盟關系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是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中國—東盟關系迎來了質的變化。新的變化就要有新的氣象,政界需要對話的平臺,商界需要交流與合作的場所。2003年,在第七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中方建議從2004年開始每年在中國南寧舉辦中國—東盟的合作盛會——中國—東盟博覽會,該提議得到了東盟國家的歡迎和認可。
2004年,首屆東博會在中國南寧成功舉辦。這是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以來的首次大規模的展覽會,標志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從共識走向實踐,從高層走向市場,從競爭走向合作。
15年耕耘,15年收獲。東博會不負眾望,碩果累累。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在東博會上得到了全方位的體現。高規格的領導嘉賓陣容、高端的政商對接、多層次的交往活動、多領域的高層論壇,是每一屆東博會的亮點,傳達出了友好合作的最強音。一份份訂單,一個個簽約項目,每一屆東博會都有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交出。
如今,東博會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間匯聚合作共識、對接發展戰略的高端平臺,落實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創造新商機的有效平臺,助推中國—東盟全面合作。隨著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的鋪開、深入,東博會圍繞雙方合作的新需求,已經從貨物貿易、投資、服務貿易,延伸到國際產能合作、跨國園區建設、跨境金融創新等領域,以及服務經貿合作的金融和法律服務、通關便利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并帶動了科技、電信、電子商務、港口、青年、醫藥、教育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雙方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的全方位合作發展。
東博會既是有形的商品交流、人員往來的平臺,也是觀點交匯、不斷引領中國—東盟合作前行的平臺。在各領域相關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們的思想見解碰在一起,擦出了多領域合作的熾熱火花。全面合作的心聲在東博會上得以傳達,更得以實現。15年來,圍繞雙方合作的各個重點領域,東博會共舉辦了200多場會議論壇,促成了一批重大項目合作,形成了一批重要合作機制,為各領域的信息交流和工作銜接提供了廣闊平臺,促進了雙方更深入的溝通交流與互惠合作。
中國政府將中國—東盟博覽會列為“國家層面舉辦的重點涉外論壇和展會”,“具有特殊的國際影響力”。東博會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助推器
中國—東盟合作有什么樣的需求,東博會就會拋出怎樣的解決方案。東博會自誕生之日起,就緊跟自貿區建設步伐,在傳統的貨物貿易、投資、服務貿易領域深耕細作,推動自貿區建成和升級發展不遺余力。
緊扣區域合作主題,推動互利共贏。2004年,首屆東博會圍繞自貿區“早期收獲計劃”開辟農產品專門展區,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農產品貿易;2005年,東博會配合自貿區降稅計劃,突出展示降稅商品和零關稅商品,擴大雙邊經貿合作規模;2009年,自貿區《投資協議》簽署后,東博會緊扣形勢舉辦了投資合作圓桌會議、各國投資推介會等活動,為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東博會圍繞《服務貿易協議》增加了服務貿易專題,進一步拓展中國與東盟合作商機。2015年,自貿區升級版《議定書》簽署,東博會也順勢打造升級版東博會,突出國際產能合作,力促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化中國—東盟合作。2016年是自貿區升級有關議定書的生效元年,以此為契機,中國—東盟博覽會全面推介中國—東盟信息港項目,讓雙方企業和民眾共享“信息絲綢之路”的紅利。
傳導自貿區商機,溝通政界商界。東博會緊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建成和升級版各階段進程,圍繞降稅、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擴大服務貿易、原產地規則等,傳導自貿區為企業合作帶來的商機。東博會從貨物貿易和投資促進起步,沿著自貿區合作所涉及的海關、檢驗檢疫、物流運輸、電信服務、電子商務、跨境金融、法律服務等服務鏈延伸合作領域,為區域合作打通關節,進一步優化要素自由配置的環境。
服務企業發展,促進務實合作。東博會圍繞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以及重點合作領域來設置展覽內容,使參展參會企業的合作有政策依托、有市場需求、有增長空間,受到企業的歡迎。東博會每年都重點邀請專業采購商團組到會采購,舉辦專場配對活動,提升經貿實效。
15年來,東博會緊扣自貿區啟動、建成和升級版各階段進程 ,不斷提升展覽內容的專業化和服務質量,把11國合作的共識轉變為實踐,把需求變成現實的商機。
“我們將圍繞自貿區升級版議定書,積極打造升級版博覽會,進一步優化展覽內容,強化貿易投資促進能力,延伸展會價值鏈,提升經貿成效,為實現202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助力。”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表示。
廣西開放開發的重要引擎
“三大定位”新使命引領廣西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是中國—東盟重要的開放平臺。東博會加強了廣西與東盟全方位的交流,為廣西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如果說開放開發是廣西經濟崛起的“助推器”,東博會就是助推器中的引擎。
東博會自首次舉辦以來,為廣西的開放合作帶來了歷史性機遇。首屆東博會舉辦之后,200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2007年提前3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7年突破5000億美元。截至2017年底,雙方累計投資額已近2000億美元,東博會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04年至2017年,廣西對東盟貿易額從82.9億元增長到1893.9億元,年均增長27.2%,比全國高14.3個百分點。
抓住落實中央“三大定位”的機遇,廣西贏得了自身的發展。抓住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等機遇,加速與東盟全方位互聯互通。毗鄰東盟的主要邊境城市已全部通達高速公路,南寧機場航線對東盟國家全覆蓋,中國—東盟信息港架起“信息絲綢之路”,服務著中國與東盟的互聯網經貿、人文交流和技術合作。目前北部灣港定期集裝箱外貿班輪航線達29條,年貨物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北部灣港已經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川、滇、湘、黔、渝5個西南中南省市通過廣西所屬口岸進出口的貨物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2017年正式開通的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以海鐵聯運的方式,打通了一條從西南腹地經鐵路南下廣西北部灣港,再走海運至新加坡及全球的新通道。
廣西已成為東盟國家學生赴中國留學熱門的省區之一。廣西和東盟各國近20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設立了東盟國家留學生政府獎學金。據統計,在廣西的東盟留學生有近1萬名,是中國國內東盟留學生最多的省區之一。
廣西已與世界19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建立97對國際友好城市,6個東盟國家在南寧設立總領事館,世界500強企業紛紛進駐廣西,東博會已逐漸成長為中國連接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促進中國與東盟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在“引進來”的同時,廣西成功輸出不少優秀的企業,廣西建工集團、廣西柳工集團等在“走出去”戰略上越走越遠。
目前,廣西已經具有面向東盟、沿邊開放、陸海統籌的優勢,創建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國產業鏈,探索對東盟貿易新模式,擴大投資領域開放創新,增強對西南中南口岸輻射服務功能。
- 09-06南向通道推動中國—東盟..
- 09-06十五載一路宣講中國—東..
- 07-17國新辦就第15屆中國—東..
- 03-14借力東博會 把握雙15契..
- 11-20李克強:推動中國—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