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工業百強縣有哪些特點?

日期:2018/11/28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白皮書,總結了工業百強縣(市)發展呈現出的六大特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白皮書,總結了工業百強縣(市)發展呈現出的六大特點。

“一是經濟韌性總體較強,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率并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張潔表示,工業百強縣(市)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且增速大多跑贏全國均值。

據統計,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GDP合計達到82030億元,較上年增加4278億元。其中,昆山、江陰超過3000億元,張家港、常熟超過2000億元。86%的百強縣(市)GDP增速高于全國均值,12%的百強縣(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從工業規模來看,2018年工業經濟百強縣(市)工業增加值合計達到40301億元,較上年增加1217億元。其中,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和晉江5個縣(市)工業增加值合計占百強縣(市)工業增加值的15.6%。

而且,百強縣(市)頂住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保持了較高水平的增長,88%的百強縣(市)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均值,20%的百強縣(市)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從過去4年的數據看,百強縣(市)GDP、工業增加值和工業投資額占全國比重均有所下降,最新數據分別為11.0%、16.3%和12.6%。一方面,由于撤縣設區加快,原工業規模較大的縣(市)退出百強,而新進百強規模類指標相對較小;另一方面,縣域工業發展也更加注重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不再單獨追求規模和速度,競爭力加快提升的縣(市)往往具有更突出的新動能,更好的經濟效益,以及更高的綠色發展和兩化融合水平。

“第二個特點是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新興產業經濟貢獻快速提高。”張潔指出,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9.1%,較上年進一步下降1.2個百分點。這一方面是由于二產比重較大的即墨和長樂撤縣設區退出百強縣(市),另一方面,約8成百強縣(市)已進入工業化后期,工業占GDP比重趨于穩定或略有下降。

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工業百強縣(市)走在了轉型升級的前列。江陰、昆山、張家港、常熟的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均已超過40%,拉動作用顯著,對工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力支撐,轉型升級較早的縣(市)抵御經濟風險能力普遍較強。

三是企業資源較為豐富,東部民營經濟高度發達,尤其是蘇浙閩地區。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合計達到5.5萬戶,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1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超過1000戶的縣(市)有13個,全部位于浙江、江蘇和福建沿海發達省份。而內蒙、貴州、新疆的百強縣(市)以煤炭、石化、鋼鐵等重型行業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基本在100戶以下。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推動,縣域微觀主體日益活躍。如長沙市近3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縣域,縣域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全部新增的比重高達68.6%;晉江市2017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165家占泉州市全部新增的比重達51.1%,占整個福建省的比重達13.3%。

報告分析,在東部百強縣(市)上市企業中,電器機械、專用、計算機、通用、汽車等裝備制造企業數量占比最大,合計占百強縣(市)上市企業數量的47.5%,占東部百強縣(市)上市企業數量的49.3%,成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活躍力量。

四是工業投資增長放緩,但縣域投資重地地位并未動搖。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縣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合計28692億元,比上年增長707.9億元,增長有所放緩,2017、2018連續兩年在榜的95個縣(市)的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合計同比增長已低于6%。同時,百強縣(市)工業投資占全國工業投資比重約12.6%,仍是全國工業投資重要陣地。

五是創新資源不夠均衡,蘇浙發達縣(市)遙遙領先。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合計1507.9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的13.8%,縣均每萬人發明專利數達到7.3件。

與市轄區相比,縣(市)創新投入相對偏弱,創新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更加突出。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中,縣均研發經費支出最高的江蘇比最低的陜西高30倍;發明專利授權累計超過1萬件的37個縣(市)中,除了晉江市和南安市屬于福建,其他35個均位于江蘇和浙江,合計達到108.6224萬件,占百強發明專利授權累計數的82%。

六是“東多西少南強北弱”,區域不平衡矛盾有所深化。東部地區工業大縣最多,中西部相對缺乏。工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的18個縣(市)有12個位于東部省份,中部有瀏陽市、長沙縣、寧鄉市和新鄭市,西部地區僅有準格爾旗和神木市;工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的5個縣(市)全部位于東部省份。

此外,長江經濟帶和珠三角城市群縣域工業活力較強,南部競爭力總體好于北部。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有37個位于長江經濟帶上,2018年新進的新昌縣、寧海縣、肥東縣和大冶市也位于長江經濟帶上。

報告提醒道,強者愈強的格局可能持續。由于發展動能分化,發達地區工業百強縣(市)的工業發展已步入創新驅動快車道,欠發達地區的縣(市)仍以投資驅動和要素驅動。

最后,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縣域經濟面臨的形勢式更加復雜。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從落實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縣域工業開放協調發展、提升縣域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擴大縣域工業領域有效投資,以及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五方面著手,推動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夏小禾

文件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