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中美新材料產業政策有何不同?

日期:2019/06/04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新材料是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決定一國高端制造及國防安全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為鞏固在新材料領域的優勢地位,美國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這一領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我國從“十一五”期間開始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但現有產業政策內容相對零散,政策體系仍有待完善。

新材料是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決定一國高端制造及國防安全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為鞏固在新材料領域的優勢地位,美國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這一領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我國從“十一五”期間開始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但現有產業政策內容相對零散,政策體系仍有待完善。

近日,賽迪智庫材料工業研究所從財稅政策、研發體系、知識產權和專利標準、人才、貿易等方面,對比了中美新材料產業政策,并提出了健全產業組織體系、完善產業發展架構、適時調整配套政策等進一步完善我國新材料產業政策體系的建議。

賽迪智庫研究員李丹首先從財稅金融政策的角度進行了對比分析。中美兩國政府對新材料企業的直接資金支持以財政撥款為主,在資金數額、支持方式與使用限定、引導作用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政府每年資助的材料研究費用達上千億美元,而2018年我國新材料領域的中央預算內支持資金約30億元,差距懸殊。”李丹說,美國政府的財政撥款集中在新材料研發階段,政府重點關注受資助單位商業化目標完成情況,并跟蹤項目短期或中期成果;而我國的財政資金重點支持新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由財政部、工信部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另外,美國政府對新材料產業長期且穩定的支持有效帶動了民間資本流向,政府引導基金發展較早且運行經驗豐富,成熟的資本市場有效地幫助新材料企業跨越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比如,美國始終支持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從2001至今,年度預算逐步增加,2011—2016年,美國納米技術獲得風險投資金額達到25億美元,同期我國該技術獲得風險投資金額僅0.02億美元。

李丹指出,目前,我國政府也著手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材料產業發展。新材料領域的投資已從2013年的17.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25.7億元,但社會資本的投資類型仍較為單一,以股權和風險投資為主,且更關注產業成熟期項目。

與此同時,在間接融資支持方面,中美中小新材料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自籌資金,且都存在一定程度融資困難,但兩國在商業貸款擔保和風險投資政策方面有所不同。

美國中小企業自有資本占比約58%,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以貸款擔保和小企業投資公司建設等形式,把民間資本引入風險投資領域,有效改善了中小新材料企業的融資環境。而我國并沒有針對性地出臺新材料企業間接融資調控政策,小額貸款和政府擔保貸款機制執行效果不佳,風險投資機制尚不成熟,政策主要通過對商業銀行出具指導意見、完善創業板和建設新三板等間接方式,來促進中小型企業發展。

在研發體系方面,中美均有一套完整的新材料產業研發體系。美國建立了包括研發、產業化應用、配套服務在內的新材料研發組織體系,尤其注重營造利于創新創業、科研項目轉化的法律和制度環境;我國也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新材料創新體系,但科技、產業“兩張皮”現象仍較為突出。

在知識產權和專利標準方面,中美知識產權在制度環境、專利申請和標準制定方面較為不同。美國從國家層面進行新材料知識產權戰略部署,通過專利、標準等引導和扶持新材料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了覆蓋國家、區域、行業、大學、聯邦實驗室等各層面的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我國也有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但與美國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在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領域,專利數量不足。以高分子材料領域為例,2017年美國PCT專利申請數量為808件,而我國僅為297件。二是新材料領域標準化發展成熟度不同。美國新材料領域標準化推動以美國國家標準協會為主,形成“自下而上”的標準制定機制,標準的制定面向全球化,從建議、起草、協議表決、批準到發行有嚴格的流程。我國該項工作以政府為主導,是“自上而下”的標準制定機制,標準的國際化程度不足,標準制定、審批、發行3個環節分開管理和運行,市場適應性有待提高。

在人才方面,中美兩國均下大力氣,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新材料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但在吸引人才的政策思路方面差異明顯。美國注重國內培養和國外引進相結合,重視潛在或未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中國偏重國外引進而弱化國內自主培養,偏重對現有人才的吸引與支持。美國重視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及一流的科研平臺;中國偏重經濟激勵,但學術土壤的培育及科研條件的支持較弱。

在貿易方面,美國已經建立起全面復雜的單邊和多邊出口管制體系。而我國新材料產業整體尚處于中低端,在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中,約有32%仍為空白,52%的材料仍需依賴進口,且新材料領域的進出口貿易政策滯后于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不完善。中美貿易爭端爆發以來,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嚴峻,我國也開始積極調整部分新材料進口關稅,實施了部分進口新材料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等。

基于上述現狀,李丹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新材料產業政策體系的建議。一是健全產業組織體系,強化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充分發揮行業專家咨詢委作用,支持地方組建省級新材料領導小組,并加強社會中介組織建設;二是完善產業發展架構,包括產用銜接、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統計、標準和考核評價等體系;三是適時調整配套政策,包括創新財稅金融政策、完善研發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和專利標準建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等。(夏小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