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或達25%

日期:2019/12/10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1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文件闡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總體部署等內容。

1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文件闡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總體部署等內容。

征求意見稿反映了對新能源汽車前景更為看好,并明確了純電動汽車的主流地位。根據征求意見稿提出的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要達到25%左右,而在10月的網傳版本中,對于2025年的目標占比是20%。

繪就未來15年藍圖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產銷量、保有量連續4年居世界首位,電動化躋身世界前列,網聯化、智能化發展勢頭強勁,共享化應用市場孕育興起,產業進入疊加交匯、融合發展新階段。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也面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征求意見稿提到,隨著汽車產業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全面變革,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正由零部件、整車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企業之間的“鏈式關系”,逐步演變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基于上述發展趨勢,征求意見稿提出以下愿景:力爭經過15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于普及,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提升。由此可見,純電動汽車的地位在中短期仍然重要。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此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征求意見稿描繪出新能源汽車未來15年的發展藍圖。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的網傳版本不同的是,《規劃》意見稿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占比從此前網傳版本的20%提升至25%,同時去掉2030年的發展目標,即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形成市場競爭優勢,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40%。

日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公開發言時透露,對于征求意見稿的討論,大家主要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是否恰當。部分行業人士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業態來說,把階段性目標定高有利于拉動產業的高速發展,但也有觀點不贊成將目標設定得過于激進。

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為實現2025年的階段性目標,征求意見稿提出了五大戰略任務,包括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深化開放合作。

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關于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的表述。一方面,要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研發新一代模塊化高性能整車平臺,攻關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突破整車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低摩阻等共性節能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性能。

另一方面,要突破關鍵零部件技術。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開展先進模塊化動力電池與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攻關,探索新一代車用電機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加強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突破計算和控制基礎平臺等技術瓶頸,提升基礎關鍵技術,先進基礎工藝、基礎核心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等產業基礎能力。

事實上,早在本世紀初,我國就已經提出了“三縱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但征求意見稿重新定義了“三縱三橫”,之前的“三橫”指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和電池及其管理系統。

為了保障政策落地,征求意見稿還提出5條保障措施。一是深化行業管理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多部門、跨地區的信用聯動獎懲機制。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建立新技術豁免機制,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完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建立與碳交易市場銜接機制,

二是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險等支持措施。破除地方保護,建立統一開放公平市場體系。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務、共享出行等領域車輛運營支持力度,給予新能源汽車通行、使用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道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將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納入國有企業考核體系的具體辦法。加快完善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數據使用等政策法規。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適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編制行業緊缺人才目錄,優化關鍵領域學科布局,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弘揚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優化人才評價機制,樹立正向激勵導向,實行股權、期權等多元化激勵措施。

四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科研人員開發新能源汽車領域高價值核心知識產權成果,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大對侵權行為的執法和打擊力度。構建新能源汽車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加強專利運用轉化平臺建設,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贏的專利運營模式。

五是加強組織協同。充分發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強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業在政策規劃、標準法規等方面的統籌。各部門要圍繞規劃目標任務,根據職能分工制定本部門工作計劃和配套政策措施。(何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