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預計全年外貿規模穩定在30萬億元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解讀了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我國貿易結構將更加優化,貿易效益顯著提升。
在此次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還分析了今年的外貿成績和明年的外貿發展環境。他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發展態勢好于預期,預計全年的外貿仍將穩定在30萬億人民幣的規模。
提出2022年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9年成為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2013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貿易總量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擴大到2018年的4.62萬億美元,增長了223倍。
同時,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一些國家相比,我國外貿在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市場主體、國際經貿規則制定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增強。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共10個部分34條,明確提出“到2022年貿易結構更加優化,貿易效益顯著提升,貿易實力進一步增強”的要求。
任鴻斌表示,《指導意見》主要有4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將新發展理念貫穿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突出創新驅動,強化制造業創新對貿易支撐作用,增強貿易創新能力,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強調協調發展,鼓勵綠色貿易,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品進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貫徹開放理念,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共享原則,謀求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
二是將“五個優化”和“三項建設”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指導意見》強調,要積極推進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近年來,“五個優化”取得積極成效,與2012年相比,2019年1—10月,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提高5.5個百分點至48.8%;中西部地區出口占比提高3.9個百分點至18.1%;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高0.7個百分點至58.3%;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高13.8個百分點至51.4%;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至58.2%。
《指導意見》還提出建設平臺體系,發揮對貿易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商務部加快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和貿易促進平臺“三項建設”。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對于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將深化改革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外貿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外貿體制改革,激發制度的活力和創新的潛力,推動外貿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競爭新優勢轉變。
四是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指導意見》提出,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示范引領作用,高水平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建設性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貢獻更多中國倡議、中國方案,加快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積極擴大進口
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擴大進口,推動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的進口規模總體穩定,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11月當月進口增速達到2.5%。從來源看,我國從歐盟、東盟、拉美、“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口穩中有升,增長勢頭良好。
李興乾提出,由于服務、產業升級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的進口需求強勁,潛力巨大,正處在快速成長期。中國政府把積極擴大進口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務實舉措,真心實意提高市場的開放度。
他介紹,圍繞擴大進口,商務部將從4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持續降低關稅。2018年我國進行了4次自主降稅,關稅總水平從上一年度的9.8%降至7.5%,重點降低了部分工業品關稅,以及人民群眾需求旺盛的日用消費品和汽車關稅,并對抗癌藥物實施了零關稅,全年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約700億元。2019年,我國又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降稅。未來,還會適時更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激發和釋放進口潛力。
二是常態化舉辦進博會。第二屆進博會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了23%。第三屆進博會籌備工作現已開始。進博會已經成為促進中國進口和國際交易的重要平臺,也是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是高標準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我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談判和實施,深入開展“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動“單一窗口”建設,目前《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率達到96.2%,剩余措施將于2020年2月22日之前落實到位。
四是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進口貿易集散地對擴大進口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抓點帶面,推動進口貿易創新和平臺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和消費提升,這項工作正在抓緊推進中。
規模上穩中求進
2018年我國年度進出口總值再創新高,超過30萬億元,這一趨勢在今年是否能得以延續?李興乾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實現了外貿進出口的逆勢增長,穩中提質,發展態勢好于預期。
首先,規模上穩中求進。1—11月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預計全年的外貿仍將穩定在30萬億元的規模。”李興乾說,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出口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經濟體整體水平。
其次,質量上持續提升。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快速增長,集成電路、醫療器械出口增速高于整體,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20%。
再者,結構不斷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更趨合理、均衡,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達到29.3%;商品結構升級,機電產品的出口占比近6成;企業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成為我國出口的第一主體,是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
關于明年的外貿發展環境,李興乾分析,從國際市場看,需求增長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合組織將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2.9%,世貿組織也下調了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速預測。從國內看,中國外貿發展基礎穩固,韌勁十足,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充沛,我們有信心保持外貿穩中提質。
下一步,商務部將以外貿高質量發展為統領,重點抓好外貿的提質增效,優化國際市場布局,繼續深耕傳統市場,著力深化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拓展新興市場。同時,繼續推進“五個優化”,不斷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增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保稅維修再制造先行先試,推動加工貿易升級和梯度轉移,積極擴大進口,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切實降低貿易成本。(何 珺)
- 03-19商務部部長回應經貿熱點..
- 09-25商務部官員:產業園區是..
- 09-12滴滴和優步聯姻月余 商..
- 07-26中國—東盟博覽會9月舉..
- 10-21商務部:堅持通過磋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