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部分行業實現逆勢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對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廣大企業主動作為、積極應對、逆勢而上,展現出行業發展的韌性。”在8月7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的上半年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表示,機械工業領域的部分行業在危機中抓住新機遇,實現逆勢增長。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機械工業廣大企業積極投身抗擊疫情的斗爭。”陳斌介紹,“一方面,加緊制造與研發疫情防控所需要的負壓救護車、口罩及口罩機、通風消毒系統等專用產品,在較短時間內滿足抗疫需求;另一方面,高效組織與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同18個分行業協會建立的8000余家企業復工復產日報數據顯示:機械工業企業復工率2月中旬不足三成,至3月中旬升至近九成,4月初已超過95%,為二季度行業運行的回升奠定了基礎。
在行業復蘇過程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上半年,機械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1萬億元,同比下降3.85%,降幅較同期機械工業總體收窄1.09個百分點;在機械工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為74.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6.68億元,同比下降4.63%,降幅較機械工業總體收窄2.46個百分點。
陳斌特別提到,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機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等行業在危機中抓住新機遇,實現逆勢增長。
以近幾年持續處于低位的農業機械行業為例,雖然今年初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但得益于國家及時出臺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項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上半年農機行業快速恢復,產業結構優化,大中型拖拉機產量由負轉正,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超過30%。
受益于電源類項目投資建設加快,上半年能源裝備行業利潤總額也由負轉正,增長2.88%。尤其是由汽輪機制造、水輪機制造、發電機制造等5個小行業構成的能源轉換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12.8%,利潤總額大幅增長46.9%。
此外,在各類建設項目的帶動下,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超過預期。行業重點監測的5種主要產品產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全行業營業收入增幅超過10%,利潤總額增幅超過25%。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沖擊下,機械企業為謀求長遠的生存與發展,對研發創新的熱情不減、投入不減。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在收入與利潤仍處于負增長的背景下,行業研發費用支出增幅仍然達到兩位數,58.8%的重點聯系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一批國內自主研發創新成果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例如,由三峽集團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研發的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由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超小轉彎半徑硬巖掘進機應用于國網新源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這是我國首次將硬巖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工法引入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領域;由三一重工研發制造的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起重機,順利完成魯清石化項目4號“1500噸級”丙烯塔吊裝,實現了國內產品對進口履帶起重機的全系列替代。
除了在研發創新上取得成績,機械工業企業還多元開拓海外市場,穩定對外貿易。上半年,徐工集團大噸位起重機械批量發往澳洲,挖掘機械、道路機械批量發往北美,并向東南亞地區國家出口價值過億元的定制機型。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首次作為軌道交通機電集成總承包單位參與菲律賓馬卡蒂地鐵項目,實現其在軌道交通產業中從單一型服務向項目成套總包的跨越,這也是上海電氣集團承接的第一個海外地鐵項目。
此外,面對突發疫情,機械企業在探索服務模式方面也有新收獲。比如,東方電氣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與光大環保能源(江陰)有限公司簽訂光大江陰三期汽輪機一鍵啟停改造項目合同,標志企業正式進軍電廠智慧化改造領域;陜鼓集團與國家電網簽署能源綜合服務戰略協議,成為國網集團“數字新基建”項目成員;徐工集團開啟“線上經營模式”,在行業內率先舉辦工程機械全球直播,并利用新媒體直播平臺由行業大咖面向全球推介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線上直播“帶貨”等。(何 珺)
- 08-17下半年機械工業運行趨勢..
- 08-17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
- 07-202020“遨博杯”首屆全國..
- 07-13中國機械聯:今年全年機..
- 04-13我國機械工業增速下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