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報告:“十四五”時期我國原材料工業增速將趨緩
3月18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首屆賽迪產業經濟論壇在京召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在此次論壇上作了題為《“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形勢展望與對策建議》的報告。
針對未來五年我國原材料工業的發展趨勢,肖勁松做出兩大預判。其一,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在國際經濟緩慢恢復和國內經濟穩定增長帶動下,乙烯、丙烯等短缺產品產量會繼續擴大。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節點,粗鋼產量將同比下降。其二,原材料工業增速趨緩。原材料工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再單純追求規模增長,部分產品市場需求有可能達到拐點。
肖勁松介紹,我國是原材料大國,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化學品生產國和第二大石化產品生產國,約有20種大宗化工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22大類鋼材產品中,我國有17類鋼材產品的自給率達100%,粗鋼產量占世界鋼產量的53.3%。從常用有色金屬到稀有稀土金屬,我國能生產的有色金屬多達64種。此外,我國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大宗建材產品的產量在全球占比接近60%。
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包括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對國計民生、重大工程等有顯著的支撐作用。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原材料工業已經進入提質增效、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2019年原材料工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1%。“十四五”期間,原材料工業作為工業穩定器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回顧“十三五”期間,我國提前兩年完成了1.5億噸鋼鐵去產能目標,超1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面出清;尿素、燒堿等傳統化工產品產能過剩矛盾得到緩解;電解鋁等新增產能得到有效控制;建材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十四五”期間,預計傳統化工產品、鋼鐵、電解鋁等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化解,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化工新材料、綠色建材、高性能鋼鐵材料等保障能力上升,新材料產業產值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提高;基礎石化產品等自給率也將提升。
從區域布局分析,近年來我國鋼鐵兼并重組取得進展,中國寶武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集團;石化化工方面,園區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態勢明顯;部分電解鋁產能轉移置換至水電、風電資源豐富的內蒙古地區;建材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前10家水泥和平板玻璃企業產業集中度分別達到64%和60%。預計“十四五”期間,
石化化工行業將繼續推動園區化發展,提升集約化水平;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將進一步兼并重組。
投資方面,過去五年,我國原材料工業總體投資增速趨緩。“十四五”期間,考慮到國際經濟緩慢復蘇,國內經濟穩步發展,以及鞏固去產能成果仍是重點,預計原材料工業投資增速會進一步放緩。
進出口方面,預計“十四五”我國主要原材料產品進出口將表現出不同的態勢。隨著國際經濟緩慢復蘇,在“一帶一路”倡議、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帶動下,出口將有所增加;而國內經濟穩步增長,也可能促進進口。
報告還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我國原材料工業的發展重點。一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基礎技術、前沿技術,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下上游協同創新。
二是繼續鞏固去產能成果。2021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新版鋼鐵、電解鋁、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下一步,要研究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主要原材料產品市場的需求拐點,做好產能達峰研究;加強對市場化過剩產能、產品、價格等信息的預警;逐漸用質量、環保、安全等市場化手段調節產能。
三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一方面,傳統材料行業高端化發展,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增強關鍵戰略材料保障能力,加快前沿材料研發。同時,完善企業生態,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集團、專業骨干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四是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與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相協調,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推動原材料工業布局調整優化。依托原有原材料工業領域產業集群或基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材料制造業產業集群。
五是加快綠色轉型發展。研究制定碳達峰方案的時間表和任務分解,開展碳減排和碳中和技術研究,推動現有有關節能減排政策實施,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綠色建筑,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率等。
此外,報告還建議,加速數字化發展和安全發展,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建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等。
- 03-18“把握時代新機遇 共建..
- 12-15賽迪:未來3年5G整體仍..
- 07-07賽迪智庫:從三方面利用..
- 04-13賽迪智庫:至2025年“新..
- 01-19賽迪智庫:我國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