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 鞏固提升我國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
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開發利用新能源已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大力發展我國新能源產業,鞏固提升產業競爭力,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求,也是我國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對構建我國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形成有力支撐。
新能源產業是全球能源格局調整和產業競爭的關鍵
報告從3個方面闡述了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能源格局調整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新能源大力開發將重塑全球能源供需和地緣政治格局。新能源開發利用開辟了全球能源從資源依賴向技術依賴轉移的新途徑,已經在滿足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發揮作用,未來可顯著提升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度。過去兩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廣泛使用煤炭、油氣等化石能源,近年來頁巖油氣革命性突破,美國能源戰略調整、地緣政治沖突等,給世界能源格局帶來變化,但在根本上化石能源供應的資源依賴特征沒有改變。新能源資源分布廣泛,在數十個國家市場快速增長,帶動全球能源供應日趨多元,新能源利用更多地呈現技術依賴特征,在全球清潔低碳的能源發展大勢下,誰掌握了技術先進、效率高、成本低的新能源應用技術,誰就能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據先機和主動。
二是新能源已成為國際能源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持續加大新能源領域投入,謀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競爭制高點,全球技術創新進入活躍期,尤其是風電、太陽能發電、電動汽車等技術成熟,已實現成本快速下降;氫燃料電池、儲能等技術不斷進步,即將進入成本快速下降期;新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作為新興產業,新能源制造業競爭激烈,投資持續增加。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和制造業投資總額達到3017億美元,遠超煤炭、天然氣和核電等其他發電技術的投資。
三是發展新能源是我國踐行應對氣候變化承諾、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拓展能源外交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名片和有效途徑。在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各國紛紛制定能源轉型戰略,制定積極的低碳政策,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目前全球有170多個國家出臺和實施多樣化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我國政府提出的“3060”碳減排目標,彰顯了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毫不動搖之理念。新能源支持政策的有效實施及新能源產業的矚目成績,顯著增強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話語權,進而增強了我國總體國際話語權,體現了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
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明顯
報告指出,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施行以來,在穩定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取得矚目的成績。
風電、光伏發電是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新增和累計市場規模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去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分別為7167萬千瓦和4820萬千瓦,遠超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截止去年底,風電和光伏累計裝機分別達到2.8億千瓦和2.5億千瓦,在全球占比均超過1/3。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7萬輛,連續6年銷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92萬輛,占全球4成以上。我國在風電、光伏發電和鋰電池等主要新能源領域建立了規模世界領先、技術水平世界先進的產業鏈,與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已逐步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表現在5個方面。
一是國內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巨大。在“3060”碳減排目標下,我國提升了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目標,從20%提升到25%,預計今后10年風電和光伏的年均新增裝機合計需要達到1億千瓦以上。此外,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有望達到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將遠超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新增需求。長效的、持續的、穩定的國內應用市場是保障新能源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石。
二是產業規模全球領先。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形成了健全高效的風電、光伏和動力電池產業鏈,是國內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基礎。光伏制造產業在全球具有支配地位,光伏產業鏈中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等主要環節去年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全球排名前10的組件生產企業中有8家國內企業。國內風電整機企業風電整機國產品牌占國內累計風電裝機的90%以上,2019年的吊裝量在全球占比近50%,在全球前10風機整機制造企業中占據半壁江山。去年,國內車用動力鋰電池裝機量64吉瓦時,接近全球總量的一半,全球裝機量前9的企業有5家為國內企業,其中寧德時代連續4年全球第一。
三是制造技術水平一流。雖然在技術開發上我國原創技術不多,但學習提升能力強,呈現技術趕超態勢。如在光伏領域,早期面臨上游原材料、下游市場和裝備“三頭在外”的不利局面,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和聯合創新,國內光伏制造業企業已經實現每3年主流技術和生產線的升級迭代,多次刷新并保持著商業化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突破24%)。兆瓦級風電整機是“十一五”期間諸多國內企業通過購買許可證引入,目前已形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雙饋、直驅、半直驅多條成熟技術路線,低風速風機和風電場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領域的國內領先企業已經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在電池能量密度、壽命和安全性等技術指標上位居世界前列。
四是成本競爭力最強。光伏發電是全球成本下降最快的實現規?;瘧玫哪茉醇夹g。國內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全球最低,組件價格從2010年的12元/瓦降至2021年初的1.5元/瓦左右,光伏發電成本也從1.5元/千瓦時降至0.35元/千瓦時左右,未來仍將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國內風電發電成本在2010—2020年間下降約30%,風電整機的價格也處于全球最低水平。動力鋰電池生產成本在全球也接近最低水平。去年末,磷酸鐵鋰電池組價格約為0.85元/瓦時,三元鋰離子電池組約為1.0元/瓦時,相比2010年下降超過80%,預計未來5年仍有望降低近1/3。得益于技術進步和制造業優勢,我國新能源產品在國際上成本競爭力大,這也是近年來美歐印等國家和地區屢次雙反我國新能源產品、貿易摩擦不斷的原因。
五是體制機制優勢。積極發揮出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政策穩定的體制優勢,通過堅定不移、行之有效的發展規劃戰略與政策措施,對我國新能源市場和產業的發展與壯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犊稍偕茉捶ā氛筋C布以來,通過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目標制度、強制上網、固定電價和專項資金等一系列政策,在不同階段有效助力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十城千輛”為起點的新能源車推廣應用工程有效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林 楚)
- 04-19正視短板和不足 鞏固提..
- 05-26TUV南德于廣州打造新能..
- 04-25李河君:新能源產業發展..
- 01-18山西新能源產業持續向好..
- 11-10世德合金?電纜連獲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