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今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
獲得前三名的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企業分別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421.32億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6974.25億元)、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993.09億元)。獲得前三名的汽車工業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分別是: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493.30億元)、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1335.78億元)、萬向集團公司(695.52億元)。
“從整車二十強排名來看,和去年比變化不大,五大集團穩坐前5位,已兩年保持不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分析時指出,今年的上榜企業中,有5家企業排名上升,1家企業排名下降,12家企業與去年排名不變,另有2家新增企業。其中,比亞迪和奇瑞控股排名上升明顯,比去年均上升3位。
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合計為42256.32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2.59%,增加1066.50億元;本屆入圍門檻為64.28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整車二十強企業整體營業收入穩定。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與上年持平;1000億~30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4家,比去年增加1家;1000億元以下的企業有10家,比去年減少1家。
陳士華還分析了零部件三十強企業的情況。從排名來看,零部件企業整體穩定,有27家企業兩年均上榜,18家企業今年排名上升,4家企業排名下降,5家企業與去年排名不變,另有3家新增企業。其中,一汽無錫柴油機廠排名上升明顯,比去年上升7位。
由于疫情等原因,上榜的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去年營業收入合計為10200.1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2%,減少394億元。但本屆入圍門檻為105.94億元,比去年增加10.94億元。
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與去年相比,變化不明顯。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零部件企業有2家,與上年持平;400億~10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3家,比去減少1家;200億~4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7家,比去年減少1家;200億元以下企業有18家,比去年增加2家。
談到中國汽車產業的總體情況,陳士華表示,產業發展通常分為4個時期,即起步期、快速發展期、普及期和飽和期。其中普及期又可分為普及初期和普及后期。
他說,起步期是一個國家汽車工業建設的階段,老牌工業國家(如美國、德國)主要依靠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新興國家(如日本、韓國)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支持。一般情況下,汽車產量達到10萬輛,是起步期完成的一個標志。在進入普及期前,汽車市場會有10年左右的快速增長期,在這一階段汽車市場平均增速在35%~45%。
當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約50輛時,標志著汽車市場進入了普及期,普及初期一般會持續12~14年,市場平均增速在5%~10%。當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約200輛時,標志著進入汽車市場普及后期,市場增速整體放緩,以低于5%的速度緩慢增長,一般持續10年左右。而當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輛時,汽車市場進入飽和期,市場新車銷售以更新為主。“中國汽車市場仍處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過渡的階段。”陳士華說。
回顧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一季度,由于同期基數較低,汽車產銷高速增長。去年4月汽車產銷逐步恢復,低基數帶來的高增長影響明顯減弱,因此自4月起產銷同比增速開始逐月回落。
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56.9萬輛和128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2%和25.6%。其中,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4.3萬輛和201.5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8%和5.3%。
陳士華總結,上半年汽車工業運行特點表現為:產銷增速前高后低,乘用車產銷受芯片短缺影響較大,標準切換影響商用車產銷節奏,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汽車出口增長較快,企業庫存持續走低,行業經濟效益指標保持增長。
展望未來,他指出,我國經濟運行將繼續保持穩定恢復,這對汽車消費的穩定起到良好支撐作用。但全球經濟復蘇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國內不同行業間的發展也存在差異,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仍需鞏固,特別是芯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依然較為突出,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這些問題都將影響汽車行業,因此仍然需要審慎樂觀地看待行業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陳士華預測,全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同比增長6.7%。其中,乘用車銷量預計達到2210萬輛,同比增長9.5%;商用車銷量預計達到490萬輛,同比下跌4.5%;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40萬輛,同比增長76%。(夏小禾)
- 07-28第十七屆中國機械工業百..
- 07-212021汽車零部件企業“雙..
- 07-15《2021年汽車標準化工作..
- 05-11八部門規范汽車零部件再..
- 04-22博世動力總成助力中國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