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十四五” 風電交出漂亮成績單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碳中和元年。
2020年9月22日舉辦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正式開啟“雙碳”元年。
碳中和的核心是實現能源零碳化,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關鍵是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這將使得風、光伏、水發電總量及占比持續提高。雙碳目標提出后,國家對風電和光伏產業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較2020年底躍升126%。
在這一目標的推動下,2021年大型清潔基地將集約化落地,大型光伏、陸上及海上風電基地相繼納入發展規劃。“十四五”開局的首考,對風電行業來說,是非凡的一年!風電行業所取得的亮麗業績,也將被載入史冊。
本報選取2021年在風能行業具有影響力的十件事,從多個角度聚焦開局之年風電行業的新氣象、新思考。
雙雙突破!風電并網裝機突破3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超10億千瓦
2021年以來,我國風電、光伏裝機容量、發電量均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長。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風電發電裝機突破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一。
2021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4757萬千瓦,位于“十三五”以來年投產的第二位,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3067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690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分布看,風電開發布局進一步優化,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占比約61%,“三北”地區為39%。
到2021年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3.28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3.02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2639萬千瓦。
2021年,全國風電發電量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利用小時數2246小時,利用小時數較高的省區中,福建2836小時、蒙西2626小時、云南2618小時。
2021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9%,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湖南、甘肅和新疆三地的風電利用率同比顯著提升,湖南風電利用率99%,甘肅風電利用率95.9%,新疆風電利用率92.7%,同比分別提升4.5、2.3和3.0個百分點。
中國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大型風光基地項目
2021年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以下簡稱“風光大基地”)項目。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位于內蒙古、青海、甘肅、廣西和安徽等多個省區的我國第一批9705萬千瓦風光大基地項目已開工約7500萬千瓦,其余項目將在今年一季度開建,相關配套政策同步密集出臺。
2022年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其中就“推動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明確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風光大基地建設,對區域內現有煤電機組進行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送受兩端協同為新能源電力輸送提供調節的機制,支持新能源電力能建盡建、能并盡并、能發盡發。
在此之前,國家能源局于1月21日發布《2022年能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將2021年11月明確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風光大基地建設情況列入專項監管范圍,監管內容涉及風光項目、配套調峰措施、送出工程的建設情況。
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實施
為推進抽水蓄能快速發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發展需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左右。
《規劃》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對調節電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對抽水蓄能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規劃》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和諧共存,區域協調、合理布局,成熟先行、超前儲備,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的基本原則。在全國范圍內普查篩選抽水蓄能資源站點基礎上,建立了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項目庫。對滿足規劃階段深度要求、條件成熟、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制約因素的項目,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作為重點實施項目,納入重點實施項目庫,此類項目總裝機規模4.21億千瓦;對滿足規劃階段深度要求,但可能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制約因素的項目,作為儲備項目,納入儲備項目庫,這些項目待落實相關條件、做好與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制約因素避讓和銜接后,可滾動調整進入重點實施項目庫,此類項目總裝機規模3.05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年5月20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文件,各省(區、市)完成年度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網項目,由電網企業實行保障性并網,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不低于9000萬千瓦。2021年擬并網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主要是存量項目。
《通知》既立足當前,就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提出目標要求,也著眼長遠,建立了3方面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消納責任權重引導機制。二是建立并網多元保障機制。三是建立保障性并網競爭性配置機制。
《通知》指出,2020年底前已核準且在核準有效期內的風電項目、2019年和2020年平價風電光伏項目、以及競價光伏項目直接納入各省(區、市)保障性并網項目范圍。各類存量項目應在規定時限內建成投產,對于超出核準(備案)有效期而長期不建的項目,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及時組織清理,對確實不具備建設條件的,應及時予以廢止。
“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計劃在京啟動
2021年10月17日,“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118個城市與600多家風電企業共同發起了此次活動,并一致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推進風電伙伴行動計劃落地,攜手促進風電發展,合作打造零碳工業,共同構筑零碳經濟,將風電打造成為發展零碳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可靠依托。
風電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能源,是支持電力系統率先脫碳,進而推動能源系統和全社會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軍。風電產業大規模、高質量發展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戰略選擇。風電不僅是零碳電力,也正在成為最具經濟性的能源,在地方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行動”正是為助力各地早日落實雙碳目標而建立的政企合作機制,旨在通過開放、務實、創新的協作,使風電成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緊密伙伴,為城市零碳化進程和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東方風電和運達各5臺風機聳立在西藏!世界海拔最高風電項目全部機組并網發電
2021年12月22日,由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世界海拔最高風電項目、西藏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措美縣哲古風電場10臺機組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超高海拔風電科研示范項目成功投運。
措美縣哲古風電項目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的西藏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地處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間,機艙最高海拔達5157.8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風電場。
措美縣哲古風電項目總裝機22兆瓦,安裝10臺2.2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1座110千伏升壓站。項目投產后,每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可達2684小時,年上網電量可達59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使用約1.83 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4.56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項目建設與當地哲古湖旅游景區深度融合,已成為哲古湖旅游景區一道亮麗風景線。項目建設有助于構建起水風光地熱多能互補新供電格局,將有效改善當地能源結構,為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路徑。后續,三峽集團將按照“基地化、規范化、集中連片開發”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措美縣哲古250兆瓦風電和150兆瓦光伏項目建設。
作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個分散式風電項目,該項目建成將為超高海拔風電場開發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助力我國多個超高海拔水風光多能互補基地建設,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促進超高海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海裝破冰平價海上風電
面對超過50%的上網電價降幅,2022年開始的中國海上平價之路該如何起步,作為今年的行業熱點之一,各方一直爭論不休。
2021年10月,在我國首批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中,中國海裝接連中標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象山涂茨280兆瓦項目,并在山東新能源集團海上風電主機廠競爭性比選中,以絕對優勢中標。三大項目的中標,標志著中國海裝率先領跑我國海上風電平價之路,對2022年海上平價風電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2021年12月16日,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典禮在附近海域舉行。作為我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本項目將加快推動國內平價海上風電建設和發展。
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浙江省蒼南縣東部海域,規劃裝機容量400兆瓦,擬安裝49臺中國海裝抗臺型海上風電機組,其中將批量應用中國海裝H210-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該機組是當前國內風輪直徑最大,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全球唯一適應我國平價海上風電市場的10兆瓦級別機型。
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將于2022年12月底投產,屆時年上網電量可達13.5億千瓦,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3388小時。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42.2萬噸,淡水400萬立方米,同時減少相應的水力排灰廢水和溫排水排放,經濟和環保效益明顯。
金風科技助力全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工業園區落地福建
2021年5月28日,全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工業園區頒證儀式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區舉行。園區智能微網項目全面建成投運后,年平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536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近6590噸,減少碳排放量3.8萬噸。空調通過水蓄能,在用電低谷時段儲存能量,在高峰時段循環釋放能量,可為園區企業每年節約電費25%。智慧能效技術,將使園區實現水、電、氣等能耗的數字化、可視化;通過智慧能效平臺,能夠直觀了解損耗情況,針對性提出建議報告,降低能耗損失。
以上項目的實施落地,不僅將幫助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成為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園區,還有余力幫助其他園區實現可再生能源“碳中和”。
三峽集團致力于成為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并提出2023年實現碳達峰、204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鑒于此,金風科技聯合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按照國際標準ISO14064-1:2018對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查。根據核查報告,2020年該園區內所有風電產業工廠、入駐服務企業及產業園運營公司生產運營范圍內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通過屋頂光伏的能源替代、節能減排等措施以及注銷碳減排指標的方式,實現100%碳中和。
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北京天誠同創電氣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零碳智慧園區先行者和“碳中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園區建設初期,就協助三峽以“零碳綠色工業智慧園區”的高標準推動各項建設工作。從今年起,金風科技還將基于園區智能微網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國內微網最大容量8兆瓦風電機組、設計儲能系統、部署智慧能效管理平臺、主導產業園空調水蓄能系統、VOC粉塵處理系統等建設,以期進一步提高園區可再生能源比例及能效管理水平。
三峽能源正式登陸A股
2021年6月10日,三峽能源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在滬市主板正式掛牌交易。三峽新能源的主營業務為風能、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
據了解,三峽集團因三峽工程而生,現已成為全球最大水電開發企業和我國最大清潔能源集團。三峽能源是三峽集團新能源業務戰略實施主體,始終堅持風光并舉、海陸并進,日益成為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領者。
三峽能源表示,將以此上市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市值管理,用好用足募集資金,努力將三峽能源打造成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努力為社會奉獻更多清潔能源、為股東創造更多投資價值,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貢獻。
業內專家表示,A股上市是三峽能源改革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標志著三峽能源圓滿完成“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改革路線圖,成為央企新能源公司登陸A股的先行者,為其他新能源公司資本運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作為A股市場稀缺的大型新能源發電投資標的,三峽能源上市有利于加深投資者對行業和企業的了解,推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電氣風電登陸科創板
2021年5月19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上市儀式在上海證券大廈順利完成,這標志著歷經一年的緊張籌備后,電氣風電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
電氣風電于2006年9月成立,為上海電氣旗下主要的風電業務平臺,其主營業務包括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以及后市場配套服務。目前,電氣風電不僅是國家清潔能源骨干企業、中國領先的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更是國內領先的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
此次科創板上市,是電氣風電踐行新能源行業發展新理念、對國家總體能源發展戰略的一次積極響應,上市后電氣風電將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更好地推動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而作為中國風電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以及中國海上風電的領軍企業,電氣風電的上市也將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血液和新的發展動力,為行業整體話語權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電氣風電表示,通過上市,將借助發行募集資金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建設新基地項目,全面優化升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水平、整體測試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后市場服務能力、智能化生產能力,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更好地滿足公司的戰略發展需要。(林 楚)
- 12-20未來5年全球海上風電復..
- 12-10海上風電核心技術國產化..
- 12-06浙江省深挖分布式光伏潛..
- 11-25錨定“深遠”,跑出海上..
- 11-10未來5年我國風電行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