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發文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為進一步鞏固工業經濟增長勢頭,抓緊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確保全年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2個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介紹,《通知》包括5個方面共18項具體舉措。
其中,財政稅費政策包括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降低企業社保負擔等4項內容;金融信貸政策包括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落實煤電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金融政策等3項內容;保供穩價政策包括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做好鐵礦石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等2項內容;投資和外貿外資政策包括實施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建設,同步推進周邊煤電機組改造升級,以及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穩外貿、鼓勵制造業引進外資等6項內容;用地、用能和環境政策包括保障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土地供應、實施國家重大項目能耗單列、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分級分區管理等3項內容。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陶青表示,今年以來,工信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工信部緊緊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聚焦中小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和原材料、機器人等重點行業,編制形成了一系列“十四五”專項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推進舉措,引導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為振作工業經濟提供了規劃指導。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規劃已全部印發實施。
二是增強政策供給。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在2021年底出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16項政策的基礎上,這次又在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加大用地用能要素保障等方面出臺18項舉措,各地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形成振作工業經濟的政策合力。
三是扎實助企紓困。積極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實,著力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困難、實現穩定恢復增長。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的通知》,組織對重點地區進行現場督導,化解了一批拖欠時間久、協調難度大的問題。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協調,保障受疫情影響地區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企業穩定生產。
四是加強監測調度。建立重點工業大省、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旬調度機制,開展重點工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問卷調查,及時了解掌握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形勢,強化對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的預研預判。組織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幫助企業春節期間穩產穩崗,加快在建項目投產達產,著力保障要素供給,努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穩”。
五是穩定市場預期。媒體深入各地區、各企業等基層一線,報道工業穩增長情況,宣傳推廣經驗做法,起到了提振社會信心的正向引導作用。
陶青還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是中小企業群體中的優秀代表。此次出臺的《通知》也將“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舉措。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據悉,近期工信部將發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夯實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基礎,力爭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200家左右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同時,制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評價標準,聚焦中小企業需求編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指南,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和支持力度。(王 君)
- 12-28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
- 12-152020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
- 10-26工業經濟形勢繼續向好 ..
- 08-17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
- 08-03工信部:上半年工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