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我國新型儲能實現全面市場化發展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改委正式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
明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
可以看到,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
“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行業整體處于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在技術裝備研發、示范項目建設、商業模式探索和政策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市場應用規模穩步擴大,對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
為了繼續擴大新型儲能的發展規模,《方案》分兩個階段制定了新型儲能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火電與核電機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規電源的新型儲能技術、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兆瓦級飛輪儲能等機械儲能技術逐步成熟;氫儲能、熱(冷)儲能等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
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成熟健全,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強化技術攻關
加強儲能技術創新戰略性布局和系統性謀劃,積極開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是《方案》的重點內容之一,國家能源局指出,要采用“揭榜掛帥”機制開展儲能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裝備攻關,加速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推動產學研用各環節有機融合,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提升新型儲能領域創新能力。
第一,加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力度。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開展鈉離子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集中攻關超導、超級電容等儲能技術,研發儲備液態金屬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
突破全過程安全技術。突破電池本質安全控制、電化學儲能系統安全預警、系統多級防護結構及關鍵材料、高效滅火及防復燃、儲能電站整體安全性設計等關鍵技術,支撐大規模儲能電站安全運行。突破儲能電池循環壽命快速檢測和老化狀態評價技術,研發退役電池健康評估、分選、修復等梯次利用相關技術。研究多元新型儲能接入電網系統的控制保護與安全防御技術。
第二,積極推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支持產學研用體系和平臺建設。支持以“揭榜掛帥”等方式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進國家級儲能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技術機構等聯合組建新型儲能發展基金和創新聯盟。優化創新資源分配,推動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
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落實《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要求,完善新型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學科體系,深化新型儲能專業人才和復合人才培養。支持依托新型儲能研發創新平臺,申報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項目,培養優秀新型儲能科研人才。
第三,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綠色儲能技術創新體系,強化新型儲能研發創新平臺的跟蹤和管理。支持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持續開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應用布局、商業模式、政策機制和標準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強對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的科學決策支撐。
積極推進試點示范項目應用
《方案》提出,要聚焦各類應用場景,關注多元化技術路線,以穩步推進、分批實施的原則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加強示范項目跟蹤評估。加快重點區域試點示范,鼓勵各地先行先試。通過示范應用帶動新型儲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增強產業競爭力。
第一,加快多元化技術示范應用。加快重大技術創新示范。積極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范。加強試點示范項目的跟蹤監測與分析評估,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實際應用效果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推動國家級新型儲能實證基地建設,為各類新型儲能設備研發、標準制定、運行管理、效益分析等提供驗證平臺。
第二,推進不同場景及區域試點示范。深化不同應用場景試點示范。聚焦新型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應用場景,遴選一批新型儲能示范試點項目,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結合試點示范項目,深化不同應用場景下儲能裝備、系統集成、規劃設計、調度運行、安全防護和測試評價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
第三,發展壯大新型儲能產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培育和延伸新型儲能上下游產業,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骨干企業,積極推動新型儲能全產業鏈發展。吸引更多人才、技術和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新型儲能產業集聚,著力培育和打造儲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結合資源稟賦、技術優勢、產業基礎、人力資源等條件,推動建設一批國家儲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促進新型儲能產業實現規模化、市場化高質量發展。
《方案》還從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新型儲能市場化步伐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同時,提出鼓勵各地結合現有政策機制,加大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強化標準的規范引領和安全保障作用,積極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快制定新型儲能安全相關標準,開展不同應用場景儲能標準制修訂。加快建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機制,規范行業管理,強化安全風險防范。
最后,《方案》強調要深入推進新型儲能領域國際能源合作,完善合作機制,搭建合作平臺,拓展合作領域,實現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的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林 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