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國機集團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成功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5月19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在總部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了國機集團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
大會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系統總結了國機集團農機裝備振興三年行動取得的重大成果,并聚焦新時期我國農機裝備發展方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護航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新時期打造農業機械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等重要議題。
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邵新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首席專家趙春江,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北大荒集團總經理楊寶龍等發表視頻講話,對國機集團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殷切表示,希望國機集團繼續發揮農機研發制造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深化產業布局、強化行業帶領,在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上展現大作為;圍繞解決“卡脖子”問題,深入開展重點產品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提升我國農機裝備自主研發應用能力,帶動行業發展,增強我國農機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作主題報告。
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
提高農機水平 端牢“中國飯碗”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在各方努力下,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長足進步,進入發展快車道,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國農機裝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了65個大類、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產品系列。主要糧食作物、大宗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基本完備,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裝備快速發展,生產型制造逐漸向服務型制造轉變。農機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行業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動力換檔、免耕播種、高速播種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大喂入量多功能聯合收獲機、六行采棉機等高端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一批具備自動駕駛、作業狀態實時監測和遠程運維能力的智能農機裝備成功研制,快速推廣。
國機集團農機裝備業務近年來也取得明顯進步。張曉侖表示,國機集團具備良好的農機歷史基礎、產業優勢,以及巨大的整體優勢和協同空間。2019年,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國機集團在洛陽舉辦了振興農機裝備戰略部署會,啟動了國機集團農機振興三年行動。經過艱苦努力和改革攻堅,國機集團在農機裝備振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2021年,國機集團農機裝備業務比2018年增長了52%,經營效益也獲得大幅增長。今年一季度,面對新冠疫情持續反復、原材料成本高漲等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國機集團農機裝備業務仍保持了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經營利潤同比增長41%。其中拖拉機、打捆機、高速插秧機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6.3%、46.5%和41%,大中輪拖一季度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青飼機、采棉機訂單同比增長兩倍以上,市場占有率和行業影響力持續提高。
堅持科技創新 下好“先手棋”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邁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農業生產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新的階段。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8年的67%提高到2021年的72%,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3年來,國機集團以農機振興三年行動為契機,不斷優化主導產品,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促使國機集團農機裝備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動農機產業轉型升級。在布局高端產品方面,研制出多款高端及智能拖拉機產品,自主化率達到了80%以上。突破聯合收獲機高效能脫粒清選等關鍵技術,機收損失率降低20%。推進制造服務智能化,東方紅現代農業裝備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接入終端數量達10萬臺以上。在低碳產品研制方面,攻克電驅動系統優化匹配、高續航能量管理等關鍵技術,創制氫能拖拉機、園藝電動拖拉機、混合動力拖拉機等新能源農機裝備產品,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國機集團大力深化企業改革,使企業活力持續釋放。張曉侖說:“這幾年,我國農機裝備的發展為推進農業機械化提供了積極支撐,也為以國機集團為代表的行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資源支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年來,國機集團充分發揮產業龍頭牽引作用,打通供應鏈、協同上下游,推動農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發展,為千余家民營企業供應商提供市場信息、訂單、資源支持,以“點”帶“鏈”,帶動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在深化“政產學研用”戰略合作方面,與農業農村部、吉林省、貴州省、重慶市、青島市、中國農業大學、北大荒集團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與代表中國現代農業最高水平的北大荒集團的合作中,開展了從市場拓展到產品研發、農事服務、智慧農業等多方面的探索,為高端農機實現進一步市場化應用、全面國產化替代創造了條件。在強化行業服務能力方面,利用土壤植物機器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生產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標委會、檢測中心、協會學會等資源,為行業企業提供各類技術服務。在強化行業研究和頂層設計能力方面,發揮中國農機院在農機裝備戰略研究、咨詢方面的能力優勢,協助國家部委、中央農辦、中國工程院等開展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編制行業規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政策制定提供決策支撐。
高質量發展 爭當產業鏈鏈長
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農業機械化在區域、產業、品種、環節等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依然存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 制造工藝、重大裝備等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一些產業品種、農藝制度、種養方式及產后加工等與機械化生產不協調等問題仍較為明顯, 農機農藝融合不夠緊密。
為了加快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國務院國資委、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等部委積極部署了一系列行動。張曉侖在報告中表示,這是加快推動農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農機行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期。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未來,國機集團將堅持“提高農機裝備水平,護航國家糧食安全”“一條主線”,聯動推進“培育農機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高端農機現代產業鏈鏈長、開展農機裝備補短板”“三大行動”,落實“三張清單”,扛起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的大旗。
細化到具體行動,張曉侖表示,國機集團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服務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著力提高現有主導產品競爭力,不斷開拓新興產品,解決農機領域“無機可用”“無好機用”的難題;培育農機原創技術策源地,進一步賦能農機產業發展,以農業裝備科技自立自強為主線,強化系統布局、跨界融合、協同創新,著力提升我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水平;打造農機現代產業鏈鏈長,進一步保障產業鏈安全自主可控,以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發揮鏈長企業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業務專長,著力以農機新技術、新產品等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
會上還舉辦了農業機械“策源地”專家委員會、高端農業機械現代“產業鏈鏈長”專家委員會專家聘任儀式,國機集團現代農業裝備戰略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丁 宜)
- 12-20國機集團35個項目獲中國..
- 11-08洞察機遇 攜手未來 國機..
- 10-18質量提升取得新成效 國..
- 09-13國機集團董事長張曉侖出..
- 11-07推進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