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對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的,符合我們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需要。”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對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進行了解讀。
他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5%左右,社會上有觀點認為,去年基數比較低,今年增長會不會比較快,也有觀點提出,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較多,5%左右的目標能否實現,看法不一?!?
針對上述不同觀點,付凌暉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他首先強調,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和需要,理由有三方面。
第一,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是就業。受疫情影響,過去3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速為4.5%,就業壓力較大。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國通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保障就業總體穩定。要促進就業穩定,關鍵還是發展經濟,推動經濟穩定增長,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高于過去3年平均增速,有利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
第二,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如果增長目標過低,可能會暴露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增加風險。如果增長目標過高,則會導致資源要素條件緊張,不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資源要素條件能夠支撐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在5%~7%之間,因此,將目標設定在5%左右基本符合潛在增長水平。
“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壓力、有挑戰。”付凌暉繼而分析,從國際情況看,今年的形勢比較復雜,全球經濟增長趨于下行。主要國際組織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都低于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曾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比2022年低0.5個百分點。
國際通脹問題也值得關注。“一些主要經濟體大幅加息,雖然今年通脹水平比去年有望回落,但總的來看還屬于高通脹。”付凌暉指出,在高通脹情況下,一些經濟體的緊縮貨幣政策趨勢可能還會延續,這也會進一步抑制全球經濟增長。
從國內來看,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再次躍上新臺階。隨著基數上漲,當前每個百分點的增長,都意味著巨大的增量。當前經濟運行正在逐步恢復,但也要看到,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因為此前疫情沖擊而受損的的資產負債表,都需要時間修復。加之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仍比較突出,推動經濟增長并不容易。
盡管“有壓力、有挑戰”,付凌暉表示,對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我國經濟經過長期發展,具備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這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同時,今年疫情對生產需求的抑制作用將較大幅度消除,有利于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另外,擴大內需政策將持續加大力度,尤其是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各部門正在籌劃擴大內需的相關政策,將對實現全年預期目標起到促進作用。這些因素都將極大激勵和振奮各方面的發展信心。
談到今年的政策方向,付凌暉補充道,重點還是把力量放在自身發展上,擴大國內需求?!翱偟膩砜矗M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相對去年會有明顯提升?!彼偨Y,隨著就業逐步恢復,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會明顯改善。
投資方面,因為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資本存量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需要加大投資。所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繼續顯現。
外貿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對去年可能會有所減弱。但總體看,我國外貿發展的韌性依然很強。(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