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密集發聲穩定汽車消費
作為支撐消費的主力軍,一季度中國汽車消費恢復并不理想。在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將下大力氣穩定汽車消費。
孟瑋說,今年以來,在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下,消費需求集中釋放,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
消費市場開局良好,為全年恢復和擴大消費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孟瑋也提醒,消費持續回升動力還有待進一步提振,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圍繞“可持續性”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孟瑋透露,官方正抓緊研究起草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主要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拓展農村消費等重點領域,根據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消費品類的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二是下大力氣穩定汽車消費。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推進充電樁和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鼓勵汽車企業開發更適宜縣鄉村地區使用的車型。同時,加快實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三是推動提升消費能力。提高收入是促進消費的重要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優化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促進機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使居民能消費敢消費。
四是進一步優化消費條件。孟瑋表示,將針對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問題,研究制定關于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健全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強化消費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
事實上,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已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穩定汽車消費”。4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也表示,要完善政策措施,疏堵點解難點,聚焦汽車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動出臺一批促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暢通二手車流通,進一步釋放大宗消費潛力。
各部門釋放出的信息給當前的汽車市場增加了一些信心。進入2023年以來,我國車市總體表現疲軟,前兩個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2.6萬輛和362.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4.5%和15.2%。3月,車市陷入激烈的“價格戰”,不少消費者選擇持幣觀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銷量增速明顯放緩。此外根據政策,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在2023年底到期。業內對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是否能達到預期表示擔憂,各界不斷呼吁盡早出臺利好政策維穩車市。
4月1日,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高層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積極擴大消費,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及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接續優惠政策,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并試行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指導地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保障汽車產業穩定運行。”
辛國斌指出,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國內汽車市場還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應對解決。技術創新方面,電動化領域的車輛安全性、低溫適應性還需進一步提升;智能化領域的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還需要充分驗證;支撐條件方面,鋰、鈷、鎳等上游資源穩定供應能力有待加強,居民小區、高速公路、農村地區充換電設施還存在短板;國際形勢方面,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威脅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影響國際交流合作。
面對上述現狀,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積極擴大消費,還將支持技術創新,發揮龍頭企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支持開展高安全、全氣候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和大功率燃料電池等電動化技術,以及車用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智能化技術攻關,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質量性能。
工信部還將推動車路協同,編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開展城市級應用示范,推動基礎設施、數據接口等標準統一,組織開展車用操作系統推廣應用行動,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為創新技術應用創造良好條件。
在支撐保障方面,辛國斌表示,要推動國內重點礦產項目加快建設,加強國際礦產資源開發合作,引導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保障資源穩定供應。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發布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新能源汽車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標準制定。
另外,品牌培育也將提速。工信部將加大對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海外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持續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統籌布局,加強重大項目窗口指導,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企業,促進產業向優勢區域和主體積聚。(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