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聚焦八大任務

日期:2023/06/20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為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近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門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下一階段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為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近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門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下一階段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產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3個率先突破領域之一,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京津冀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積極推動產業轉移對接、轉型升級,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區域協作水平持續提升。

2022年,京津冀地區工業增加值實現25114.4億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長4.5%,占全國比重為6.3%。三地強化優質企業培育,筑牢工業穩增長壓艙石。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160家,比2013年增加了15.8%;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00多家,分別占全國比重達到12%和9%。

從產業結構看,北京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高精尖產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位推進。2014年以來,北京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近3000家。天津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77家,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3名。河北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制造業單位數區域占比由協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

從協同發展水平看,京津冀三地企業累計在京津冀區域互設分、子公司超過9萬戶。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電力裝備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跨區域產業鏈協同逐步強化。

從產業發展載體建設看,“2+4+N”產業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產業不斷集聚,重點建設的曹妃甸區、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張(家口)承(德)生態功能區、濱海新區等“4+N”平臺產業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京津冀地區累計創建45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產業集聚發展和產業合作的重要載體。

從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看,5G網絡共建共享不斷深化,京津冀地區通信網絡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區共建成5G基站20.5萬個,所有地級市城區和縣城城區均已有5G網絡覆蓋。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北京、天津(濱海新區)2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面對京津冀產業協同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實施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京津冀產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協同創新實現新突破,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協同機制更加健全,產業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對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下一階段,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將聚焦以下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和生產力布局。重點是進一步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產業分工定位,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理順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生態。著力支持京津冀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建立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強化區域聯動和政策協同,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和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實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提質增效行動,分類推進示范基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示范基地質量效益水平。

二是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合力推動關鍵基礎技術攻關、基礎器件研制、基礎材料發展、基礎軟件升級、基礎工藝提升和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深化產業鏈區域協作,協同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和機器人等6條重點產業鏈。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監測和協同保障機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三是增強區域產業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和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強化京津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攻克一批產業鏈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開放型創新載體建設,加強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打造產學研結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創新生態,聯合實施一批科技重大項目。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形成科技創新協作緊密、科創成果高效轉化的區域產業創新體系。

四是協同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完善京津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統籌5G網絡和千兆光網部署,加快部署以IPv6技術為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推動數字技術全產業鏈融合創新,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建設若干具有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協同開展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行動、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五是加速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支持京津冀協同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快關鍵共性綠色制造技術在重點行業中的推廣應用,開發一批綠色產品,建設一批綠色工廠,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園區。強化工業節能減排,聯合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實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的重大工程。推動重點行業、重點生產企業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強化工業診斷和節能監察。加大智能化防控技術應用,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六是推動質量品牌標準一體化建設。完善區域質量管理體系,加快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礎的質量管控體系,推廣應用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模式。深化區域內商標品牌戰略合作,打造一批與消費升級相適應、特色鮮明、影響力強的大眾品牌、優質品牌。同時,支持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重點領域的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研究和制修訂,培育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性標準組織。

七是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群體。支持京津冀提升產業鏈龍頭企業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對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垂直整合,支持龍頭企業探索多元化產業對接合作模式。支持京津冀協同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深入開展“攜手行動”,引導大企業向區域內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要素,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專利布局等方面加強創新合作,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八是深化產業高水平開放合作。重點支持京津冀深化與周邊地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對接合作,加強跨區域產業互動、技術合作、市場對接、項目協同和信息共享。高標準建設產業開放平臺,高水平舉辦一系列重大影響力的會議和展覽等活動,高質量建設產業發展合作示范區。同時,推進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高質量推動對外投資合作。

在加強措施保障方面,《實施方案》還要求,持續推進京津冀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資質互認、信息互通,加快政務服務一體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切實保護好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要素協同,加強三地人才政策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統籌,深化產融合作,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加強企業上市聯合培育。健全協同機制,在京津冀地區探索實行產業協同鏈長負責制,協同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暢鏈工作,探索建立跨區域重大項目、園區共建的協同招商、落地實施和利益分享機制等。(何  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