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2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型儲能市場

日期:2023/07/24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近日,儲能領跑者聯盟、普華永道及TUV南德意志集團共同發布了《2023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機遇與挑戰》。

近日,儲能領跑者聯盟、普華永道及TUV南德意志集團共同發布了《2023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機遇與挑戰》(以下簡稱《白皮書》),全面回顧了2022年及2023上半年新型儲能行業在政策、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最新動向,致力于全面梳理當前新型儲能面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共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進程的推進,新型儲能技術在中國正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家,中國既面臨著能源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挑戰,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新型儲能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形式,其可以改變電力系統即發即用的傳統運營方式,提高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目前常見的新型儲能形式有鋰電儲能、液流電池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不僅是助力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可再生能源開發消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還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

《白皮書》指出,2022年中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7.16吉瓦/15.94吉瓦時,是2021年新增裝機量(2.11吉瓦/4.43吉瓦時)的3.6倍。按照目前的儲能裝機量增速計算,中國將在202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型儲能市場。

從儲能的技術類型來看,截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仍是中國裝機規模最大的儲能技術,占比約為77%,除去抽水蓄能外,在中國新型儲能中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仍占據主導地位,占比高達93.7%。

從新增裝機來看,抽水蓄能新增裝機8.8吉瓦,新型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新增儲能裝機項目占比約為94%,是目前主流的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壓縮空氣和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新增占比也有所增長,占比分別達到1.14%和0.88%。

從新型儲能的分布區域來看,2022年,我國新型儲能項目并網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為內蒙古、寧夏、新疆、山東和湖北。內蒙古和新疆大多數增量源于當地2021年保障性新能源項目及其配套儲能項目必須在2022年底并網;寧夏、湖北的市場主力軍則來源于多個獨立儲能項目的并網;山東除獨立儲能電站,其光伏配儲項目比例也逐年提升。

《白皮書》還總結了2022年我國儲能項目招標情況。數據顯示,我國儲能項目招標全年都呈現出景氣的高增長局面。從技術路線來看,目前磷酸鐵鋰電池仍然占據著市場的主體地位,在累計招標中的占比達到95%以上。此外,液流電池的示范應用也正在快速起步,出現了百兆瓦級的示范工程建設并網。

從增長趨勢來看,2022年上半年,新型儲能項目招標規模在每個月都有一定上漲;與此同時,受多個省份發布相關的政策影響,2022年7—12月的招標量占全年招標總量的78%,尤其是在8月達到了最高,公開招標的項目規模為7.77吉瓦時。

從儲能項目的中標價格來看,2022年中標價格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中標價格在2月達到了1.72元/瓦時的高峰,隨后逐步降至12月的1.5元/瓦時左右。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鋰電技術進步一定程度上帶動儲能電池降本;其次,現階段源網側儲能的商業模式尚不明晰,在強制配儲政策驅動下出現了大量儲能電站閑置的情況,因此建設方可能會通過壓縮采購價來降低成本支出。

儲能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離不開資本的有力支撐。2022年,中國新型儲能資本市場空前繁榮,相關并購交易數量呈現爆發增長,從并購交易角度可窺見中國新型儲能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總體來看,2022年儲能行業并購交易總金額達千億元,并購交易數量為130筆。與2021年相比,2022年儲能產業鏈并購交易金額同比增長約99%,交易數量同比增長約76%,行業景氣度攀升明顯。

《白皮書》認為,儲能賽道持續火熱、并能吸引資本不斷加持,主要受益于儲能項目投運規模的大幅增長,以及儲能項目盈利性提升等利好趨勢。據儲能領跑者聯盟統計,2022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7.16吉瓦,同期增長超240%。從交易量級來看,2022年儲能行業僅有少數交易規模超過10億元,約半數的交易金額集中在1億元以內。

展望新型儲能市場未來的發展,《白皮書》指出,在未來能源結構轉型和電力生產消費方式的變革中,儲能技術提供了戰略性的支持作用。當前,中國多種儲能技術已經實現成熟應用,分別根據不同的時長進行分類,包括毫秒至分鐘級的超導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和飛輪儲能,數十分鐘至數小時的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以及數天至更長時間儲能的燃料儲能等。

《白皮書》強調,不同的儲能技術不僅在時長上存在區別,其在電網調度中的應用也各有不同,可以通過不同儲能技術來實現。比如毫秒級電網調頻可以通過超級電容器和電化學儲能來實現,小時級別的電化學儲能和抽水蓄能都可以應用于電網調峰,而燃料儲能則更適合利用低谷電力調峰,但生產的燃料很少再轉化為電能。因此,各種儲能技術都有其應用場景和優缺點,需要在具體的電力市場需求下進行選擇和優化。同時,理想情況下,在未來儲能技術需要盡可能滿足規模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無地域限制等多種要求。目前,電化學儲能滿足上述5個要求之前4個,因此,新型儲能中電化學儲能增長最快,特別是電池儲能系統具有瞬間功率調節能力,可以平滑風光發電。

《白皮書》指出,中國想要實現碳中和以及電力部門的轉型則需要在2030年部署共約177吉瓦的新型儲能系統,這意味著在理想情況下,中國新型儲能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需保持約36.8%的高增速,才能滿足碳中和目標的需要,這需要中國新型儲能技術朝著多元化的路線不斷發展,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要。

在談到新型儲能未來的區域發展趨勢時,《白皮書》指出,中國儲能市場的發展與中國風光資源的南北差異密切相關。從區域分布來看,目前中國“三北”地區(陸地光伏+風電)、新疆(光伏+風電)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已經形成了新能源發電+儲能的電源側儲能產業集群。

“儲能與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呈正相關關系,目前,用于新能源并網的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占據了電源側儲能裝機規模的約90%以上。”《白皮書》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已達到14.9吉瓦,其中山東、寧夏、內蒙古等北方省區已經超越浙江、廣東和江蘇等南方省份,成為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3的省份。

因此,《白皮書》認為,儲能發展并不只與南方或北方的風光地理條件有關,而更與地方產業和用電結構相關。對于傳統制造業,如鋼鐵、化工等高能耗產業,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不足以支撐生產過程所需的電力,其能源轉型的需求非常強烈。未來,“市場換產業”的政策模式將會在未來成為一種趨勢,推動新能源資源優勢的地區進一步發展。(林  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