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

日期:2024/02/05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2月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2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報告。報告提到,2023年機械工業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

2月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2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報告。報告提到,2023年機械工業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

戰新產業引領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為機械工業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報告稱,2023年,機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合計營業收入24.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機械工業總體分別高1.0和2.9個百分點;占機械工業的比重分別為81.3%和81.0%,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7和2.2個百分點。

其中,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業等產業主要指標增速均明顯高于機械工業總體水平,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新龍頭。

綠色化持續發力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機械工業綠色化發展持續發力。行業企業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工藝,打造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制造體系。

清潔能源裝備快速發展。2023年,機械工業能源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18.5%,分別高于機械工業總體2.9和14.4個百分點。全年發電機組產量增長28.5%,其中風電機組貢獻率超過60%。光伏電池產量連續14個月增速超過40%。截至2023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4.5億千瓦,占比超過總裝機的一半,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

與此同時,清潔能源裝備大型化發展穩步推進。例如,三一重能發布全球最大15兆瓦陸上風電機組,東方電氣下線18兆瓦海上直驅風電機組,明陽智能推出22兆瓦海上風電機組。

此外,工程機械動力電氣化、氫能化轉型提速,2023年全年電動裝載機銷量達3595臺。徐工、三一、中聯重科、太重等企業加速布局氫能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在氫燃料電池、儲氫系統、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氫能挖掘機、氫能裝載機、氫能攪拌車、氫能礦卡等多種氫能工程機械產品實現交付使用,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重大裝備穩步推進

數據表明,我國機械工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3年末,機械工業掛牌運行和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共計260家,比上年底增加8家。鐵建重工、寧德時代、恒立液壓等3家機械企業榮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電力裝備、海工裝備、石化裝備、成套設備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一系列重大技術裝備投入使用。

報告列舉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實現整機100%國產化能力;特變電工自主研發的世界容量最大110千伏級智能型有載干式變壓器并網應用;華能集團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串列式雙風輪風電機組“賽瑞號”完成裝機;宏華集團自主研發的海工裝備和技術應用于我國首艘大洋科考船“夢想號”建設;寶石機械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創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交付應用;蘭石重裝自主研制的高壓氣態儲氫裝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東方電氣高國產化率F級燃機實現量產;西電集團實現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用發電機斷路器的國產化,解決了我國建設大型核電站“卡脖子”難題;中信重工自主研發的新型蒸汽汽輪機組下線交付,打破進口依賴、填補國內空白;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大直徑大傾角斜井硬巖掘進機“永寧號”實現首線貫通,填補了我國盾構機斜井施工建設領域的技術空白。

智能化發展提速

機械工業積極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械行業深度融合,加速智能制造與重大裝備領域融合創新,行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取得新的進步。

截至2023年底,寧德時代、廣汽埃安、隆基股份、三一重工等18家機械企業智能工廠入選世界“燈塔”工廠,成為全球智能制造的先鋒力量;中聯重科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同步建設了23個智能工廠,其中10個智能工廠已建成投產,實現產線綜合自動化率85%以上;埃斯頓機器人智能產業園二期項目竣工,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機器人深度融合;洛軸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拖集團32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實現量產,填補了市場空白;西安煤機研制成功世界首臺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高端采煤機并投入使用;明陽智能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成功應用,融合打造清潔智能漁業新模式。

出口貿易結構升級

2023年我國機械工業外貿出口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更在增長動能、貿易結構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

一是海外市場多元共進。行業企業搶抓外貿機遇,深耕俄語區、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等重點市場,逐步建立起多元共進的外貿市場新格局。2023年我國機械工業對俄羅斯出口額同比增長1.1倍,俄羅斯成為我國機械工業第二大出口國;對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額分別增長17.3%、16.3%和9.8%;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出口額同比增長14%,占機械工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50%。

二是主機、整機類產品增勢明顯,帶動作用增強,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9%;挖掘機、大中型拖拉機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5.4%、33.5%,裝載機、起重機、數控金切機床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2倍、2倍和1.2倍。

三是技術含量高的一般貿易占比繼續提高,是帶動機械工業出口創新高的主要力量。2023年一般貿易出口額占比達72.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四是構建國際國內業務協同發展新格局。中國一拖在剛果(布)首條拖拉機生產線落地,徐工、柳工國際化收入占比突破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