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加強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
近日,為規范新型儲能的并網接入管理,優化調度運行機制,以充分發揮新型儲能的作用,進而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在推進清潔能源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我國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儲能作為支撐新能源發揮主體電源作用的關鍵技術,對于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能源局積極推動新型儲能的高質量發展,已初步建立了健全的新型儲能政策和管理體系。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大,新型儲能大規模建設與調用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為此,國家能源局堅持問題導向,細化政策措施,制定并印發了《通知》。旨在規范新型儲能的并網接入流程,推動新型儲能的高效調度運用,促進新型儲能行業的健康發展,從而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通知》對接入電力系統并簽訂調度協議的新型儲能進行了規范,并具體分為調度調用新型儲能和電站自用新型儲能兩類。其中,調度調用新型儲能指具備獨立計量裝置,并且按照市場出清結果或電力調度機構指令運行的新型儲能,主要包括獨立儲能電站、具備條件獨立運行的新能源配建儲能等;電站自用新型儲能指與發電企業、用戶等聯合運行,由發電企業、用戶等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控制的新型儲能,主要包括未獨立運行的新能源配建儲能、火電聯合調頻儲能、具備接受調度指令能力的用戶側儲能等。
同時,《通知》從管理措施和技術方面對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提出具體要求。
在管理措施方面,一是規范新型儲能并網接入管理。電網企業及電力調度機構須制定新型儲能并網細則及并網服務工作指引等,明確并網流程、相關標準和涉網試驗要求。電力調度機構按照平等互利、協商一致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原則,組織新型儲能開展并網驗收并簽訂并網調度協議,新型儲能應在并網后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涉網試驗。
二是優化新型儲能調度方式。電力調度機構應根據系統需求,制定新型儲能調度運行規程,科學確定新型儲能調度運行方式,公平調用新型儲能調節資源。積極支持新能源+儲能、聚合儲能和光儲充一體化等聯合調用模式發展,優先調用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充分發揮各類儲能價值。
三是加強新型儲能運行管理。各地在制修訂電力市場規則或《電力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電力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時,明確、細化各類新型儲能的考核實施細則。新型儲能應按電力調度機構要求及時報送運行信息,電力調度機構定期向全國新型儲能大數據平臺推送新型儲能調用情況。
在技術要求方面,一是規范新型儲能并網接入技術要求。新型儲能接入系統應符合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完成相應性能試驗及涉網試驗,新型儲能設備應滿足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及管理規范有關要求,確保安全穩定運行。新型儲能項目單位需制定詳細的運行維護規程、現場操作規程、事故預案及應急管理措施、停運檢修計劃等,并定期向電力調度機構報備。
二是明確新型儲能調度運行技術要求。新型儲能應配備功率控制系統或協調控制系統。所有調管范圍內的新型儲能應具備按照調度指令進行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自動調節的能力,接入所屬電力調度機構的AGC、AVC等系統,接受并執行調度指令,并具備信息安全防護措施。新能源基地配建新型儲能調度原則按照《新能源基地送電配置新型儲能規劃技術導則》執行。
三是鼓勵存量新型儲能技術改造。鼓勵存量新型儲能開展技術改造,具備接受調度指令能力。滿足相應技術條件后,電力調度機構應及時開展新型儲能并網及調度工作。
四是推動新型儲能智慧調控技術創新。結合新型儲能多場景和市場化運行需求,積極開展新型儲能與其他電源協同優化調度技術、規?;瘍δ芟到y集群智能調度關鍵技術、基于新型儲能的電網主動支撐技術、電動汽車等分布式儲能虛擬電廠聚合互動調控技術等研發攻關工作,著力推動新技術應用。
《通知》重點從4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明確了各單位關于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行的職責,更好發揮管理合力。
一是加強項目管理,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單位需加強涉及規劃、備案、建設、運行和調用等環節的管理體系建設。
二是做好并網服務,明確電網企業及電力調度機構提供并網服務的職責,要求優化接入電網流程,公平無歧視提供電網接入服務。
三是以市場化方式促進調用,提倡優先以市場化方式調度新型儲能電站,各地應根據新型儲能特點豐富其商業模式,促進新型儲能參與各類電力市場。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按職責加強新型儲能并網和調用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行管理協調機制,協調處理有關爭議。(林 楚)
- 04-15《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
- 04-11新型儲能狂飆 2024年累..
- 04-09發展儲能新質生產力 第1..
- 11-27工信部裝備中心發布《20..
- 11-102023能源電子產業發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