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數字化轉型分步實施 構筑城市競爭新優勢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力量。5月20日,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是面向未來構筑城市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之舉,也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早在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解決當時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網絡安全風險突出等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意見》是時隔10年國家層面的第二部關于智慧城市發展的指導意見,核心是將智慧城市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正本清源,綱舉目張,對新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指導意義。
在5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介紹,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同時也面臨城市一體化規劃建設不足、產城協同聯動不夠等問題。此外,伴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數據要素價值日益凸顯,與城市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滲透,驅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邁向“體系重構、質效提升”的全域數字化轉型新階段。
為順應新時期智慧城市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相關部門制定了《意見》,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貫穿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建設始終,更好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
陳榮輝表示,《意見》以城市為載體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治理、生活深度融合,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在城市全面落地,并統籌技術設施賦能與基礎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聚焦城市轉型中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長效運營。
《意見》對智慧城市發展提出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兩個階段性要求: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全面突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現一批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對于“全域數字化轉型”,國家數據局數字經濟司司長吳曉寧特別提出“整體性重塑智慧城市技術架構、系統性變革城市管理流程、一體化推動產城深度融合”。這一轉型實際上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和運行全過程。
談到如何轉型,吳曉寧表示,重點要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建立并完善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平臺體系;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統籌推動城市算力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等建設;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加快推進適數化制度創新,持續創新智慧城市運營運維模式。
如何理解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的關系?國家數據局數字經濟司副司長陸冬森認為,新時期智慧城市建設,是以數字化驅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兼顧城市治理現代化與產業體系現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級版。
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在新時期具有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一方面,數字經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數字經濟在培育壯大產業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的同時,以數字產品與服務全面賦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為產業集聚、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數字新技術、新產品集成創新和應用搭建驗證和推廣平臺。
對于近年來智慧城市運營運維的不足之處,陸冬森表示,《意見》從運營體系、運營機制和運維方式上提出創新的方向,加快建立數據運營、設施運營、服務運營的立體化運營體系,打造政府、企業、科研智庫和金融機構等多元共建的生態圈,加快形成一體化、規范化的智慧城市運維體系。
考慮到智慧城市“重建設、輕運營”問題由來已久,建成即落后、上線即淘汰的現象時有發生,陸冬森強調,要通過探索建立以問題解決度、用戶滿意度等應用效果為導向的運營預算和評價考核機制,提前謀劃運營重點,通過一體化規劃、專業化建設,取得人民滿意的運營成效。
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全球知名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市場預測2023—2027》顯示,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市場投資規模為8754.4億元,較2022年的市場投資規模有所提升。到2027年中國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1.18萬億元,2023—202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0%。(何 珺)
- 02-13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中..
- 10-20威圖,為智慧城市發展賦..
- 07-20西門子:新基建背景下 ..
- 07-10劍指智慧城市未來ABB電..
- 12-252017中國(海南)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