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企業家云集蘇州 釋放了哪些信號?
11月18日,2024年中國機器人企業家峰會在蘇州市太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如何突破高端供給和應用不足的瓶頸?如何發展智能化,抓住“彎道超車”的機遇?如何破除行業“內卷”,走出低價競爭困局?這些話題在此次峰會上頻頻提及,與會者不僅洞察現狀,也給出了良方。
記者了解到,中國機器人企業家峰會是我國機器人行業的高端交流平臺,自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為機器人業內專家溝通信息、交換觀點、共商產業大事、形成行業共識的重要會議。此次峰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理事長、黃河機器人創新院院長曲道奎主持。
高端供給和應用不足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高端領域的供給和應用仍存在不足,這一現象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也是此次峰會聚焦的話題之一。
新時達總裁梁銳直言:“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整體向好,但在汽車整車領域的應用還有待提高。”珞石科技副總裁宋斌也表示,“現階段,國產機器人在汽車‘四大工藝’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突破,在汽車制造生態上仍處于落后階段。”
談到如何實現機器人在中高端市場的應用落地,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的觀點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提高整機的可靠性、市場的可用度、用戶的可信度”,
梅卡曼德聯合創始人付翱提出“要加強機器人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上海圖靈機器人副總經理戴錫春則表示,“應用端對工藝水平的要求較高,因此要注重機器人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提高整機性能,推動在高端市場的應用。”
新技術孕育新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術的加速突破,機器人智能化發展成為趨勢,也是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著力點。
工信部原副部長蘇波指出,機器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高技術的融合體,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是機器人的必然趨勢。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熊蓉表示,機器人智能化發展使得技術突破與行業應用充分結合,能夠支撐行業競爭,快速響應市場。遨博董事長魏洪興認為,AI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使得機器人操作更加簡單,生產更加高效,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
“人形機器人作為新技術融合發展的標志性產品,已經進入應用驗證期和技術突破期,但在商業運營模式、產品藍圖構建以及供應鏈對接等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加強。”五八智能副總王新科說。
來自東風汽車集團的企業代表陳思井也提到了眼下最熱門的人形機器人。當前,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汽車工廠,但整體智能化程度較低,從事工種較為單一,通過與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的泛化能力將大幅提升。
“人機共融與腦機接口可能是未來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強調。
內卷加劇利潤縮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副秘書長李曉佳發布的一組數據引發熱議——2024年1-10月,機器人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而利潤同比下降54.2%,行業整體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上海振華重工副總工程師趙斌表示,近年來,行業“內卷”導致無序價格競爭,利潤空間被擠壓,影響了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如果產業處于長期不盈利或虧損的狀態,將給進一步發展帶來嚴重危害。”魏洪興對低價競爭表示擔心。華數機器人副總經理楊林也認為,“內卷”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降低成本,最終難以保證質量要求。
如何破除“內卷”?朱森第給出的答案是,企業應當從“內卷”轉向“外協”,從競爭轉向競合,加強精益生產、精益管理。
海外市場加速拓展
在全球自動化需求增加的同時,機器人企業紛紛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目前,機器人企業出海面臨著標準認證成本高、周期長、交付時間嚴格等問題,”海康機器人副總裁徐志軍建議,要加強國內與國際標準的互認,為企業出海提供便利。同時,他也提到,地緣政治、技術封鎖等因素使得國產品牌在走出去時較為被動。
其他企業家也紛紛支招。楊林說,要不斷革新機器人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打下堅實的基礎。付翱表示,企業要在國內率先形成成熟應用,而后“由內及外”將應用場景布局到海外市場。環動科技董事長張靖認為,出海要“抱團”,要增強產業鏈競爭力,推動產業鏈協同出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機器人分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指出,國外用戶對于產品的售后服務等有較高要求,企業自身要明確海外發展策略,建立完善的產品售后服務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等,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的調試、維修、維護等服務。
- 11-01朗馳欣創亮相2024北京國..
- 06-28第九屆“創客中國”智能..
- 06-282023機器人行業TOP企業..
- 01-30兩部門出臺指導意見:到..
- 12-18朱森第:應用牽引雙輪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