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利用邊際效應遞減 金磚國家會議為制造業“指路”
十年淬煉,行穩致遠,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已然舉足輕重。2016年,全球GDP 75.6萬億美元,而金磚五國合計占比高達22.3%(中國11.2萬億美元、印度2.3萬億美元、巴西1.8萬億美元、俄羅斯1.3萬億美元、南非0.3萬億美元)。
在金磚五國中,中國、俄羅斯、巴西三國制造業產品出口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南非近年制造業出口占比快速上升。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更是如此,其中,南非得益于政府近年來對經濟的支持和促進規劃,制造業產品迅速提高,其產品出口占比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經過十年的發展,金磚國家制造業正在面臨全新的課題,不僅技術利用邊際效應遞減,而且還要在勞動力更迭中面對生產率提升速度放緩的尷尬。
技術利用邊際效應遞減
隨著金磚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原有技術對經濟的提升效應明顯下降,而發達經濟體對獲取新技術的防范加大,自行研發進展又十分緩慢,致使技術進步應用與擴散的效應下降。
在金磚五國中,只有中國被企業高管看作是排名靠前的制造業國家,其他國家在過去幾年內排名顯著下降。巴西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水平從2013年全球第8位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第29位;俄羅斯因受到西方制裁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制造業競爭力水平從2013年的第28位下滑至2016年的第32位。
與此同時,當前金磚國家勞動力供給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方面,隨著金磚國家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的要求大大增強,但是對多數金磚國家而言,高新科技人才依然匱乏,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勞動力成本提升,整體經濟由此進入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階段。
更值得關注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金磚國家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放緩。在工業化初期,勞動力從生產率低的農業部門向生產率高的制造業大規模轉移,成為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而現在,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到制造業轉移的規模和速度降低,同時還有一部分勞動力從生產率相對較高的制造業向服務轉移,生產率提高速度也會隨之降低。
為金磚國家制造業“指路”
面對產業結構及經濟環境的變化,制造業受到金磚國家會議的高度關注。在本屆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中,制造業工作小組與基礎設施工作小組、能源與綠色經濟工作小組等并列為7個行業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并分別于2017年5月11日、5月25日、8月4日及8月24日召開了4次電話會議,共同討論當前面臨的問題,并為金磚國家制造業“指路”。
該工作小組提交的《2017年制造業工作小組報告》中,明確提出“多數金磚國家制造業占GDP比重低,需要努力提高;需要結合工業4.0進行技術培訓;努力建立單一窗口平臺來交換信息;貿易需要在國內和制造業各個領域廣泛展開。成員應繼續努力加強有產品附加值的出口,而不僅僅是原材料,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賺取更多的外匯”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業工作小組看來,還要加強新開行在制造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2017年制造業工作小組報告》中明確指出,理事會應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確保金磚國家的項目編制符合新開發銀行的規定。新開發銀行也應向與制造業有關的項目提供融資;新開發銀行應首先確保金磚國家成員之間的貿易,需要與NDB加強合作,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金磚國家之間的貨幣風險,從而促進金磚四國之間的貿易。
面向未來,制造業小組指出,金磚國家需要加強企業間的交流,通過組織CEO圓桌會議、企業高層對話等活動,討論綠色制造業、智能城市以及其他的具體問題,這將會給制造業提供引領性、前瞻性的建議和全球化的解決方案。(毛瑋陽)
- 08-25工信部:2020年制造業骨..
- 07-106月中國制造業PMI明顯回..
- 06-19惠普在中國推出商用3D打..
- 06-12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
- 06-12GE首個海外智能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