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產業快速成長 與現代制造業共依存、共發展
“2017年,我國模具銷售超過2000億元。其中,通過模具成形制造(也稱等材制造)的金屬制品約為8000萬噸,與切削加工(減材制造)的數量相當;而7500萬噸左右的塑料制品和600萬噸的橡膠制品幾乎全部由模具成形制造。”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秦珂在CCMT 2018 展會期間召開的2018模具與現代制造業報告會上,作《中國模具產業與現代制造業共依存共發展》報告時,率先提到了幾個對于模具行業重要的大數字。她表示,2433億元的中國模具消費值支撐了27萬億元的產品制造業,我國制造業的迅速崛起為模具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如今,被稱為制造業效益放大器的模具已名副其實。
模具產業穩步升級 推動行業發展
30多年的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模具制造及消費大國。現在,我國可以制造所有類型的模具,中國模具工業表現出穩步發展、產品優化升級進一步加快,我國模具行業綜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上升的態勢。
現今,模具在基本滿足我國制造業對模具需要的同時,也成為國際模具市場與供應的主要國家,我國模具出口能力劇增。模具的工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之一。
目前,我國模具市場規模已居世界前列。據了解,2017年中國模具出口前列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德國、日本、墨西哥、印度、越南、泰國、法國、西班牙,國際模具互補市場格局已形成。而德國、日本模具自身產業水平極高,中國模具出口德、日同樣顯示出強勁的需求;印度、越南、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路路相通國家需求旺盛;在墨西哥、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中國模具有性價比優勢。
據海關統計,2015年出口首次突破50億美元,2017年出口總額為54.9億美元。其中,14000個企業、機構有模具出口業務,出口目的地國家達201個。模具進口總額只有20.51億美元,同比上年僅僅增長2.43%,占比不到中國模具消費值的10%。
“據中國模協跟蹤的百家模具制造企業,2017年模具產值超過200億元,自身產業延伸創造的產值超過2萬億元。以地域看,長三角占50%左右,珠三角占40%左右。”秦珂說道。
秦珂表示,這預示著國產模具制造能力補充上了我國市場多元化需求(一級市場、保有量的二級市場)、個性化需求、新材料新工藝成形(輕量化、綠色制造)需求。
總體來說,中國模具行業產業向好,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形帶動的模具新結構、新產品,以及數字化、網絡化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的模具制造與技術服務的變革推動著產業的發展,特征明顯。
細分領域模具產品 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模具是進行控型與控性工藝不可或缺的裝備,其生產過程集精密制造、計算機技術、智能控制和綠色制造為一體,既是高新技術與創新的載體,又是高新技術產品。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產制件具有的高生產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以及有較高的精度和復雜程度,被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機械、航空航天、軍工、交通、能源等制造領域。
從細分領域看,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完成2902和2888萬輛,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4.5%和13.7%,2017年商用車產銷同比增長15.1%和175%。而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汽車的發展迅速,車型更迭換新加快,輕量化技術需求增高與汽車零部件優化制造,都為模具新技術、新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和進步空間。
在市場引導下,模具成為支撐汽車、電子等消費服務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未來汽車向著數據空間、第二居所空間、辦公空間、智能空間等新功能理念發展時,汽車與模具技術的關系將更為緊密相關。
根據海關統計模具與汽車零部件出口目的地排名,2016年中國模具出口目的地前列的國家依次為美國12.28%、日本7.39%、德國7.07%、印度5.33%、墨西哥4.33%、越南3.67%、泰國3.58%、西班牙3.02%、法國2.66%。201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排名前10位的目的國家為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墨西哥、英國、俄羅斯聯邦、加拿大、泰國和印度。
秦珂表示,這一訊息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模具與汽車零部件的緊密依存度的關系,再次驗證了在國際產能合作中汽車與模具齊頭并進的世界制造業格局。
而在電子市場方面,因為手機、計算機,以及彩電產量穩居全球第一,整體規模呈穩中有升之勢,模具作為工藝裝備支撐著消費升級的新興產品必然得到快速增長。“工信部公布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規模達18.5萬億元。在通信設備、互聯網等領域涌現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2017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態勢,收入規模近20萬億元,智能手機年產量達14億臺,電子模具、特別是手機模具的供應迎來新的高峰發展期。”秦珂剖析道。
除此以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為7700萬噸,家用電器行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20.4%,全彩色電視機同比增長超過10%,電子元件行業產量同比增長超過10%,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25%,一些新消費模式的金融器械等新領域產業的零件成形都是依賴模具完成的,模具作為工藝裝備支撐著消費升級的新興產品快速增長。
模具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模具的創新與技術步伐在不斷加快。數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模具行業授權專利達到105789項,其中發明專利9393項。2016年模具行業獲得專利25267件,其中發明專利6427件;2017年模具行業獲得專利 27483項,其中發明專利6396項。
“這說明模具產業創新已步入從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的新階段,一批企業已進入國際制造的第一方陣。”秦珂表示,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形帶動的模具新結構、新產品,技術創新驅動特征愈加明顯。精細化、自動化、信息化、一體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行業提質增效、優化升級的發展方向。
不難看出,模具企業的生產模式如今發生了巨大轉變,從集中到離散、從定制到規模,這是建立在互聯網思維下模具制造的主流趨勢,依靠數字化、信息化,以質量數據為先導的企業設計、制造、反饋制造在質量控制框架下集成的生產制造新模式正在形成。
“模具企業早已由按圖加工轉變為融入模具下游用戶的產品設計、成形的研究中,在提供模具、模具成形工藝的同時,還提供模具成形的周邊裝備,即是模具制造商也是與模具下游客戶一同提供產品的伙伴集成商。”秦珂還說,“重構模具與用戶的關系很重要,提供差異化、定制化、個性化精準服務零部件,以及成形整體解決方案的新模式,是模具企業成為客戶首選的重要因素。”
“大力發展模具制造,重點發展數字化模具、精細化高效加工技術和信息化定制化客戶管理等方面的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快向提質增效和國際化方向轉型升級的步伐,是我國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之舉。”秦珂表示,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邁進的同時,材料成形技術應用的創新領域,特別是輕量化帶動的輕金屬成形、聚合物材料成形、復合材料成形等模具的發展也是模具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最后,秦珂表示,中國模協正在推動“精細化模具智造”,將充分利用專家委的作用,引領行業優化提升制造水平。在“高質量發展”中,為模具行業智能設備的有效應用提供人才的支撐保障,促進模具行業的健康發展。(于 紅)

高端化與差異化將成為汽車模具產業新特色
隨著全世界對汽車的環保、輕量化、安全性的不斷...[詳情點擊]
- 04-18CCMT 2018:共鑄制造業..
- 04-12瓦爾特以Engineering Ko..
- 04-09國務院再發4000億減稅紅..
- 04-093月制造業PMI明顯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