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十四五”機械工業將以高水平開放助推雙循環

日期:2021/05/25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機械聯”)發布《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立足行業,放眼全球,將“高水平開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確了以開放求發展是我國機械工業未來堅持的基本方向。

“十三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對外貿易呈現積極變化,不僅外貿規模有所增長,貿易結構也持續優化,國際化步伐穩步推進。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機械聯”)發布《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立足行業,放眼全球,將“高水平開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確了以開放求發展是我國機械工業未來堅持的基本方向。

外貿呈現積極變化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械工業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堅持從戰略高度深化開放合作,全行業對外貿易形勢呈現出多方面積極變化。

去年,我國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超過780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7.7%。其中進口超過3100億美元,出口超過4600億美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14.4%、20.1%。

“十三五”時期,除2017年外其他四年的年度貿易順差均超過1000億美元。去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貿易順差近150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34.6%。“貿易順差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機械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中國機械聯解讀道。

與此同時,我國機械工業貿易順差占全國外貿順差的比重大幅增長,由2015年的18.7%增至去年的27.9%,上升9.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在機械工業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一般貿易占比持續上升,由2015年的60.5%增至去年的67.0%。2019年,民營企業出口占機械工業出口總額的46.9%,首次超過三資企業成為機械工業對外貿易出口的主力軍。

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高,機械工業重點領域國際化步伐穩步推進,全球產業布局進一步完善。

例如,工程機械作為國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經歷了從戰略視野國際化,營銷服務國際化,到部分企業實現研發生產國際化和品牌及管理體系國際化等跨越發展階段,形成了出口貿易、海外建廠、跨國并購、全球研發和國際化人才培養“五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至“十三五”末,工程機械出口及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30%。

汽車行業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零部件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并進入全球配套體系。2016—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金額分別達到106.9億美元、132.7億美元、147.6億美元和152.1億美元。

石油及石化裝備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鉆采裝備海外布局初見成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集團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了50多家和裝備制造業務相關的機構;煉油化工裝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19年出口到東盟、歐盟、美國、印度和日本等近80個國家和地區。

電工行業海外市場開拓經歷了從產品輸出到服務輸出,再到投資并購的升級迭代。電站設備龍頭企業參與了諸多海外大型水電、火電站的建設,輸配電設備骨干企業可為電網公司海外項目提供成套產品。核電方面,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海外斬獲多個訂單。新能源方面,我國太陽能、風能設備已經落戶多個國家。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機械聯表示,進入新時代,我國擴大對外開放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其中既蘊含機遇,又不乏挑戰。

從國際形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我國到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了戰略機遇。目前,主要工業化國家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差距并不是太大,中國作為后發國家,依靠自主創新、重點突破,有機會實現從追隨者到同行者甚至領跑者的角色轉變。

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的繼續推進,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也有助于我國擴大出口市場空間,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為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

但也應看到,科技革命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尚未充分顯現,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延緩甚至阻礙了貿易全球化進程。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出現局部斷裂,國際分工體系暴露出一定的脆弱性。

從國內看,一方面,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方式將不再局限于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而是憑借不斷增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更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向全球價值鏈更高端環節攀升。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勞動力、能源、土地等傳統比較優勢日趨弱化,很多產品在市場上受到來自工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受疫情影響,加之部分發達國家對我國采取技術封鎖及出口管控措施,一些行業及企業上游供應鏈受阻或面臨斷裂風險。

針對上述挑戰,中國機械聯提出4條建議。一是不斷優化機械工業對外貿易結構。從加大自主創新能力著手,改變以往對外貿易中存在的質量效益不高、缺少話語權、對國內循環和國內消費市場重視不足等問題,全方位參與國際大循環。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服務水平,擴大國產高水平機械設備海外工程應用。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開放水平,為行業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信息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

二是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等自貿協定落地帶來的新機遇,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進一步推進裝備制造國際產能合作。“引進來”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而是要發揮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走出去”也不應盲目跟風,要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

三是改變過去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模式,轉向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規則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積極采用國際標準,突破和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提高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的數量和范圍等。

四是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重要作用。鼓勵行業協會與境外同業組織和單位建立雙邊和多邊聯系,積極開展產業信息交流和合作項目對接活動。協助有關部門及時開展機械工業稅則稅目及進出口關稅政策調整工作。以維護產業安全為目標,動態跟蹤分析重點領域國際貿易摩擦情況,及時上報相關部門以便應對。通過組建海外辦事處、組織召開產能合作推進會等形式,助推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何  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