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制造業投融資總體向好 部分領域仍有隱憂
國家信息中心近日發布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我國制造業投資呈穩定復蘇態勢,兩年平均增速由負轉正,投資內生動能修復增強,結構分化特征明顯。制造業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總體向好。
報告同時指出,數字化、智能化引領融資熱潮,但部分短板領域和傳統行業融資仍有隱憂。為繼續穩定制造業投資增長,需加快落地“雙碳”新投資增長點,進一步深化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集成電路等“卡脖子”領域投融資,支持傳統行業向綠色、智能方向轉型升級。
投資結構分化明顯
報告稱,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投資邊際持續修復,降幅不斷收窄。1—5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兩年平均增速由上月-0.4%轉正至0.6%;1—6月,制造業投資繼續穩定復蘇,兩年平均增長2.0%,增速略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制造業投資穩定復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對數據進行分析時表示,一是在需求持續旺盛和工業品價格上漲帶動下,企業利潤大幅增長;二是從中央到地方針對制造業的一攬子降成本舉措陸續推出,政策紅利直達企業主體;三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消費需求迅速恢復,疊加印度、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疫情加劇,我國供給替代效應依然較強,上半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8.1%。
數據還顯示,高技術制造業繼續領跑,新舊動能轉換提速。1—6月,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長29.7%,兩年平均增長17.1%,分別高于整體制造業10.3和15.1個百分點。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與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差距顯著拉大,2019年1—6月前者高出后者7.4個百分點,而2021年1—6月差距擴大到15.1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上下游制造行業投資分化明顯。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以及利潤大幅改善的帶動下,上游原材料行業投資普遍增長較快。1—5月,原材料制造業投資增長24.2%,高于制造業總體3.8個百分點。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紡織業、服裝服飾以及汽車等下游消費行業投資恢復較慢,1—5月兩年平均增速分別下降7.0%、19.9%和14.0%。
分區域看,南北方投資分化明顯,“南強北弱”進一步加劇。南部區域,廣東、浙江等出口大省在出口強勁拉動下,1—5月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6%和26%;中部省份近年來加快布局電子信息、醫藥等高技術制造業產業,江西和湖南兩省1—5月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7%和21%;北部地區增長較快的為內蒙古、山西和北京,其中內蒙古和山西主要是受傳統上游原材料行業投資增長拉動,北京是因為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項目集中落地。
但是,大部分北部省份由于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較低,導致制造業投資增長較慢,如青海、寧夏、遼寧、甘肅等地1—5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2%和7%。此外,環保約束導致河北和河南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僅為-5%和3%。
部分短板領域存憂
雖然上半年制造業融資環境總體穩定,但部分領域仍有隱憂。
從制造業融資結構來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顯著提升,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提供強力支撐。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2020年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提高制造業貸款比重”。在此背景下,2021年6月,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9個百分點,較同期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高出29.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以初創公司為主的私募股權和IPO融資延續去年高增長態勢,表明制造業創新活躍度仍較高。2020年制造業私募股權融資和IPO金額均達歷史峰值,2021年1—6月私募股權和IPO融資同比增長43.6%。其中,生物醫藥和半導體的私募股權融資規模分別為697億元和503億元,居前兩位;汽車作為數字化轉型代表緊隨其后,融資規模達345億元。
受高基數影響,上半年制造業定增融資微降,但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定增依然穩定增長。制造業上市定增主要集中在高技術、裝備制造業和上游原材料行業,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計算機、汽車、專用設備、化學原料和醫藥制造業。
報告特別提到,制造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力度加快,引領新一輪融資熱潮,但上游集成電路領域融資存憂。
具體來看,下游智能汽車私募股權融資保持超高速增長。與傳統汽車投資低迷不同,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車私募股權融資272億元,同比增長154%,已超過去年全年融資規模,并創歷史新高。
中游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融資也依舊火熱。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私募股權融資同比增長43%,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018年與2019年水平。融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協作機器人領域,表明智能制造正在向輕型化、柔性化方向發展。
但是,上游集成電路領域融資大幅下降,先進制程制造、關鍵設備和原材料等短板領域融資極少。上半年,集成電路領域私募股權融資同比下降75.5%,而去年全年增速高達170%。從產業鏈環節看,上半年集成電路融資仍集中在IC設計環節,并向EDA、IP等環節延伸,但在關鍵短板領域的融資微乎其微,其中,原材料領域融資下降84%,先進制程制造和IC設備制造領域融資空白。從頭部投資機構動作看,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成立以來,對關鍵設備和材料領域的投資也很少。
此外,傳統行業股權融資規模小,融資熱點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等領域。例如,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行業基本沒有私募股權融資,上半年定增分別為88億元和64億元;紡織與服裝業行業私募股權融資同比下降63%;化工行業私募股權融資同比下降52%。
繼續優化融資環境
基于上述問題,報告提出4點建議。一是加快推動“雙碳”目標落地,帶動新一輪制造業投資增長。加快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提出全國重點行業、不同地區梯次達峰方案。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深化電力與碳交易兩大市場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增加與碳減排相關的資金投入,推動設立低碳轉型或“雙碳”相關基金。
二是完善金融市場化改革,繼續優化制造業融資環境。加大劣質上市企業退市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制造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推動債券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切實保護債券投資者利益,扭轉債券市場下滑。通過供應鏈金融,運用區塊鏈等技術,積極開拓制造業貸款新模式,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三是加大集成電路領域投融資支持力度。加大上游短板領域頭部企業的投融資支持力度,加速關鍵設備和材料領域國產化進程。加大前沿技科攻關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后摩爾時代光子芯片、量子芯片、3D集成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的研究。發揮現代金融制度保險保障作用,推動首臺套保險加速集成電路領域國產設備應用。加強產業人才配套保障力度,針對行業尖端技術人員在戶籍、住房、教育等環節提供一定的配套保障。
四是加快傳統行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力度。在項目審批、資金投入等環節向傳統行業的高附加值環節傾斜,重點支持國產替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領域。加強環保督察力度,合理引導鋼鐵、有色等行業產能,通過提高排放標準和支持短流程煉鋼等工藝,加快行業綠色化轉型力度。(何 珺)
- 09-068月制造業景氣面收窄 ..
- 08-097月制造業PMI景氣水平有..
- 07-15六部門聯手加快培育發展..
- 07-096月 我國制造業PMI指數..
- 07-01機工智庫:探“底”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