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繼續夯實能源保供基礎 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2022年是落實“十四五”規劃和碳達峰目標的關鍵一年,為了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做好全年的能源發展改革工作,3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今年能源工作的三大目標,同時強調要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年能源工作的三大主要目標。一是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4.1億噸標準煤左右,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保障電力充足供應,電力裝機達26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9.07萬億千瓦時左右,新增頂峰發電能力8000萬千瓦以上,“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2.9億千瓦左右。
二是穩步推進結構轉型。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12.2%左右。
三是著力提高質量效率。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并留有適當彈性。跨區輸電通道平均利用小時數處于合理區間,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持續保持合理水平。
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
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著力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切實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也是《指導意見》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一,加強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統籌資源接續和礦區可持續發展,有序核準一批優質先進產能煤礦。加快推進在建煤礦建設投產,推動符合條件的應急保供產能轉化為常態化產能。以示范煤礦為引領,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與升級改造。深化煤礦安全改造。科學規劃建設先進煤電機組,按需安排一定規模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的支撐性電源和促進新能源消納的調節性電源,保持裝機合理余量,新建項目要嚴格執行煤耗等最新技術標準。推動落實煤電企業電價、稅收、貸款等支持政策,鼓勵煤電企業向“發電+”綜合能源服務型企業和多能互補企業轉型。
第二,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落實“十四五”規劃及油氣勘探開發實施方案,壓實年度勘探開發投資、工作量,加快油氣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鞏固增儲上產良好勢頭,堅決完成2022年原油產量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持續穩步上產的既定目標。積極做好四川盆地頁巖氣田穩產增產,推動頁巖油盡快實現規模化效益開發。以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煤層氣資源探明和產能建設,推動煤系地層多氣綜合勘探開發。穩妥推進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
第三,積極推進輸電通道規劃建設。結合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開發及電力供需發展形勢,積極推進規劃已明確的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前期工作,條件具備后,抓緊履行核準手續。加快建設南陽—荊門—長沙、駐馬店—武漢、荊門—武漢、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等特高壓通道。推進重點輸電通道配套的電網、電源工程建設,著力提升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
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以立為先,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深入落實《“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著力培育能源新產業新模式,持續優化能源結構。
一是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優化近海風電布局,開展深遠海風電建設示范,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繼續實施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加強實施情況監管。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充分利用油氣礦區、工礦場區、工業園區的土地、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風電、光伏。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布2022年各省消納責任權重,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電力證書制度。
二是有序推進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推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建成投產白鶴灘、兩河口水電站全部機組,加快推動雅礱江孟底溝、黃河羊曲水電站建設,推進旭龍水電站核準,水電裝機達到4.1億千瓦。建成投運福清6號、紅沿河6號、防城港3號和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等核電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
三是積極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模式。加快“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優化充電網絡布局。組織實施《核能集中供熱及綜合利用試點方案》,推進核能綜合利用。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探索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和商業化應用路徑。開展地熱能發電示范,支持中高溫地熱能發電和干熱巖發電,積極探索作為支撐、調節性電源的光熱發電示范。加快推進纖維素等非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示范。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節能提效、降本降碳。
除此之外,《指導意見》還提出要增強能源供應鏈彈性和韌性,提升能源產業現代化水平。加大能源技術裝備和核心部件攻關力度,積極推進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高能源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高質量能源國際合作。(林 楚)
- 03-22代表委員聚焦全國兩會 ..
- 03-22施耐德電氣攜手38所職業..
- 02-21“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基..
- 01-19以綠色精益助推低碳未來..
- 01-172025年河北省初步形成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