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署多項措施 書寫“雙碳”新篇
“經過多年努力,北京節能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2年分別累計下降48%和38%,碳效和能效水平始終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良好。”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總結了2021年北京市在“雙碳”工作中取得的進展,部署“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北京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舉措。
瞄準兩個階段目標
在北京市“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的基礎上,《實施方案》定位立足實際,發揮北京市資源優勢,圍繞“效率引領、科技支撐和機制創新”三方面,積極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作出北京貢獻。
一是強化效率引領,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動能源資源利用從全國領先逐步達到國際先進;二是強化科技支撐,提前布局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的綠色技術創新中心;三是探索機制創新,推動標準制定、市場機制建設,率先探索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實施方案》目標清晰,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保持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安全韌性低碳的能源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明顯進展,具有首都特點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形成,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4%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十五五”期間,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部分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的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基本建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率先取得顯著成效,碳達峰碳中和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深化落實多項措施
“《實施方案》具有提振國際低碳轉型信心和助力全國實現碳達峰重要意義。一方面,對國際社會發出了‘北京聲音’,提振了國際低碳轉型信心和行動意愿,體現了作為大國首都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這也是北京對全球綠色復蘇的積極推動,通過大力發展先進深度脫碳技術,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潮流,積極打造北京的低碳核心競爭力。”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劍表示。
據悉,《實施方案》為統籌北京高質量碳達峰和面向碳中和愿景,兼顧推動北京和助力全國實現雙碳轉型,部署了多項措施。
第一,深化落實城市功能定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二是構建差異化綠色低碳發展格局。中心城區要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低碳化為導向推動城市更新。三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在張家灣、宋莊和臺湖等特色小鎮打造一批綠色低碳樣板,實現新建公共建筑光伏應用全覆蓋。四是構筑綠色低碳全民共同行動格局。
第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強化低碳技術創新。推進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圍繞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智慧交通系統、氫能、儲能、建筑零碳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和森林增匯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攻關。二是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和儲能等產業。三是推動產業結構深度優化。持續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調整退出。合理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增長,持續開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改造。四是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太陽能和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80萬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達到1.45億平方米左右,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70萬千瓦,電網高峰負荷削峰能力達到最高用電負荷3%~5%,市外調入綠色電力規模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到2030年,太陽能和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比重約為15%。
第三,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大力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力爭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55%。力爭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規模達到500萬平方米,力爭完成3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新增熱泵供暖應用建筑面積4500萬平方米。“十五五”期間,建筑領域碳排放持續下降。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加強對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監測統計和排放控制,開展示范工程建設。
第四,加強改革創新健全法規政策標準保障體系。著力構建低碳法規標準體系。提升統計、計量和監測能力。建立市、區兩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完善二氧化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完善重點碳排放單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重點碳排放單位管理辦法。積極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開展低碳學校、低碳社區和低碳建筑創建活動。
據了解,未來,在《實施方案》基礎上,北京市還將逐步研究制訂“雙碳”背景下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方案,建筑、交通領域實施方案,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實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等30項專項政策,形成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定期開展動態評估工作,不斷優化完善政策,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作出北京貢獻。(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