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政策措施顯效 三季度工業經濟恢復向好

日期:2022/11/01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數據顯示,三季度工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恢復,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較二季度回升4.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落地顯效,三季度我國工業生產克服疫情散發多發、極端高溫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呈現積極恢復、持續改善態勢。

數據顯示,三季度工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恢復,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較二季度回升4.1個百分點。從三大門類看,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明顯加快。三季度,采礦業同比增長6.8%,較二季度回落1.6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4.1%,回升4.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7%,加快7.0個百分點。從月度情況看,7、8、9月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8%、4.2%和6.3%,呈加快恢復態勢。

“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超七成地區回升。”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表示,三季度全國有23個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二季度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回升面達到74.2%。其中,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長三角地區大幅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二季度下降3.2%轉為增長8.2%。

值得一提的是,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1.9個百分點,繼續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新能源新材料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和單晶硅等新材料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3.2%、56.1%和53.9%;充電樁、風力發電機組和光伏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1.5%、47.1%和30.8%。

江源特別提到,汽車制造業快速恢復。隨著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快速修復,三季度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5.7%,環比回升6.6個百分點,增加值同比由二季度下降7.6%轉為大幅增長25.4%,對工業經濟拉動作用顯著。汽車產量由二季度同比下降8.5%轉為增長31.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持續成倍增長,三季度增長113.1%,較二季度加快20.8個百分點。基本型乘用車(轎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分別由二季度下降3.3%和3.2%轉為增長32.1%和38.2%。

從工業產能利用率來看,行業回升面超六成。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6%,較二季度回升0.5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分別為77.3%和75.0%,較二季度回升1.7和0.6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5個行業產能利用率環比回升,回升面達到61.0%。

此外,企業營收保持增長,利潤結構有所改善。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延續較快增長態勢。隨著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工業企業利潤上下游結構明顯改善,裝備制造業利潤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電力行業利潤持續回升。從8月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利潤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其中多數為中下游行業。

從單月數據看,多重因素推動9月工業生產加快回升。隨著極端高溫天氣消退、部分地區高溫限電對工業生產影響減弱及部分行業需求回暖,疊加同期低基數影響,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較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7.2%,加快1.9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6.4%,加快3.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9%,回落10.7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經濟大省支撐有力,川渝地區由降轉增。9月,主要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工業生產分別增長了5.5%、10.5%、7.6%和7.4%,較上月加快4.1、0.6、0.2和3.4個百分點。川渝地區工業企業加快彌補上月限電損失,增加值同比分別由上月下降11.0%和18.2%轉為增長5.6%和13.1%,邊際改善明顯。在全國較上月加快的2.1個百分點中,以上6個地區合計貢獻1.9個百分點。

重點行業生產明顯加快。9月,電子類產品需求回暖,帶動電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較上月明顯加快5.1個百分點。在政策引領基建投資增加背景下,加之部分行業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化工、鋼鐵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和10.6%,較上月大幅加快8.3和11.9個百分點;建材行業增長0.8%,增速自4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江源說,總體看,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落地顯效,三季度特別是9月工業經濟繼續較快恢復。但也要看到,受疫情散發多發、市場需求恢復相對較弱、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較多困難。下階段,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不斷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向好的基礎。(王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