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9月汽車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伴隨政策組合拳效應逐步顯現,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產需兩端繼續改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近日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汽車產銷數據及經濟運行情況顯示,9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85萬輛和285.8萬輛,環比均增長10.7%,同比分別增長6.6%和9.5%,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產銷超預期增長
隨著制造業景氣面較8月進一步擴大,企業對市場預期總體保持樂觀。我國汽車市場緊跟全國經濟恢復步伐,收獲一個又一個佳績。今年8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高于同期制造業增加值4.5個百分點。1-8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完成營業收入61651.9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利潤總額3035.9億元,同比增長2.4%。
1—9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107.5萬輛和210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3%和8.2%,較1—8月生產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但銷售增速提升0.2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9月,汽車整車出口44.4萬輛,同比增長47.7%;新能源汽車出口9.6萬輛,同比增長92.8%。1—9月,汽車整車出口338.8萬輛,同比增長60%;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
總體而言,汽車行業經濟運行大致呈現以下特點:汽車產銷量延續環同比雙增長態勢,乘用車產銷量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商用車產銷量展現企穩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創新高,汽車出口連續兩個月超40萬輛。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說:“第三季度,汽車產銷整體表現好于預期。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地方層面積極響應,相繼制定了發放消費券、購車補貼等措施,加上秋季企業新品集中上市,物流行業企穩回升也帶動了貨車的增長,市場總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車市熱度延續,‘金九銀十’效應重新顯現。”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也表示,今年每個季度的汽車行業產銷數據,包括第一季度的下滑、第二季度的增長,以及第三季度的良好表現,均超出預期。汽車出口帶動了我國汽車行業走向新的高峰,今年的出口量預計將達到450萬輛。根據目前的增長趨勢,汽車全年產銷量有可能超過年初2760萬輛的預測,達到2900萬輛左右。
商用車企穩增長
分車型看,乘用車產銷量保持良好發展勢頭。9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49.6萬輛和248.7萬輛,環比分別增長9.7%和9.4%,同比分別增長3.5%和6.6%。1—9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816.8萬輛和181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6%和6.7%。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上升。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40.2萬輛,同比增長20.3%,市場份額達56.4%,上升6.4個百分點。1—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989.5萬輛,同比增長21.2%,市場份額達54.6%,上升6.5個百分點。
商用車產銷量展現企穩增長態勢。9月,商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5.4萬輛和37.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7.9%和19.8%,同比分別增長34.6%和33.2%。1—9月,商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90.7萬輛和29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8%和18.3%。
9月,商用車國內銷量30.8萬輛,環比增長22.9%,同比增長35.2%;商用車出口6.3萬輛,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24%。1—9月,商用車國內銷量238.9萬輛,同比增長15.9%;商用車出口54.9萬輛,同比增長30.2%。
值得關注的是,1—9月,皮卡產銷量分別完成37.7萬輛和38.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1%和1.8%。分燃料情況看,汽油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0.9萬輛和1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7%和30%;柴油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6.1萬輛和26.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6.6%和12.4%。1—9月,排名前5位的皮卡生產企業銷量合計為30萬輛,同比下降1.4%,占皮卡銷售總量的78.4%,高于上年同期0.3個百分點。
“近幾年,我們希望通過政策的改變,讓皮卡車型成為拉動汽車產業增長的新類別,但是從皮卡市場表現來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陳士華分析說,“可能是國內消費者對皮卡車型的認識和喜愛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
今年車市的最大亮點,仍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7.9萬輛和9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1%和27.7%,市場占有率達到31.6%。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市場占有率達到29.8%。
“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平均每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90萬輛,基本就能完成年初中汽協預估的900萬輛產銷目標。”陳士華說,“我們預計,隨著各項促汽車消費、穩行業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效應不斷累積,將對第四季度汽車市場形成有力支撐,有助于汽車行業實現全年穩增長目標。”
“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在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從多個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除了產銷規模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大規模量產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超過460千米,乘用車中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占比超過40%。同時,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銷售占比達到80.2%;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此外,配套環境持續優化。累計建成充電樁627.8萬臺,換電站3460座,建設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2萬多公里,總測試里程已超過7000萬公里。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完善工作舉措、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機制加強統籌。貫徹落實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統籌推進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加快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
二是持續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加快制定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做大國內市場基本盤。
三是強化配套支撐環境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更好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要。開展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
四是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加快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安全、自動駕駛、操作系統等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生產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守牢新能源汽車安全底線,讓消費者喜歡買、放心用。(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