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 電力可靠性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可靠性管理中心正式發布了2023年度全國電力可靠性指標,全面而詳盡地展示了我國電力系統在發電機組、輸變電設施及供電服務等方面的表現。這份報告表明,隨著電力行業的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推進,我國電力可靠性管理水平已經邁上新的臺階,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可靠的電力保障。
在發電機組可靠性指標統計方面,納入電力可靠性統計的發電機組為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核電機組和風電機組。燃煤機組1935臺,總裝機容量8.95億千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265臺,總裝機容量0.77億千瓦;水電機組1061臺,總裝機容量2.74億千瓦;核電機組51臺,總裝機容量0.53億千瓦;風電機組63473臺,總裝機容量1.21億千瓦。
在燃煤機組方面,各等級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均有所提升,特別是1000兆瓦等級和600兆瓦等級機組,其等效可用系數分別增長了0.92和0.11個百分點,且非計劃停運次數顯著下降,體現了技術進步與運維管理的雙重成效。此外,配套輔助設備的可用系數也普遍上升,如磨煤機、給水泵組等關鍵設備,其可靠性的增強為燃煤機組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和水電機組同樣表現出色,等效可用系數分別上升了0.28和0.43個百分點,盡管非計劃停運次數略有增加,但整體運行穩定性依然保持在高水平。特別是700兆瓦及以上水電機組,其等效可用系數更是高達94.61%,成為水電領域的佼佼者。
然而,核電機組在2023年的表現略顯波動,等效可用系數同比下降了0.33個百分點,非計劃停運次數也有所增加。這提醒我們,在追求高效能的同時,也需持續關注并提升核電機組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相比之下,風電機組則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等效可用系數高達98.76%,同比上升了1.19個百分點,盡管非計劃停運次數略有上升,但整體而言,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靠性與穩定性正不斷提升,為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可以看到,2023年各類發電機組的可靠性指標均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這不僅得益于技術進步和運維管理的不斷優化,也反映了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
在2023年的輸變電可靠性指標評估中,針對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壓器、電抗器、斷路器及架空線路、電纜線路等關鍵輸變電設施進行了全面分析。整體而言,這些設施的可靠性保持了高水平,可用系數穩定在99.44%以上,而強迫停運率則有效控制在0.15次/百千米(臺、套、段)年以下,顯示出我國電力基礎設施的強大韌性與高效運維能力。
具體到各類設施,架空線路的強迫停運率略有上升,達到0.054次/百千米年,而變壓器則表現出色,其強迫停運率同比下降了0.066次/百臺年,降至0.144次/百臺年。斷路器的強迫停運率則有所上升,為0.135次/百臺年。這些細微變化反映了不同設備在運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改進空間。
在電網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內蒙古電力三大集團公司的表現各有千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在架空線路和變壓器的強迫停運率上均保持較低水平,而內蒙古電力則在斷路器方面需進一步加強管理。同時,發電側也有三家集團公司在變壓器可用系數上脫穎而出,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99.747%的優異成績位居榜首,內蒙古能源集團和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緊隨其后,共同展現了發電行業高效運營的最高標準。
在直流輸電系統方面,全年在運的47個系統整體表現穩健,能量可用率達到96.814%,較去年略有提升。然而,能量利用率卻出現了1.98個百分點的下降,反映出在提升輸電效率方面仍有待加強。此外,點對點超高壓和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能量可用率均實現正增長,而背靠背直流輸電系統則有所波動,其能量可用率同比下降了3.850個百分點。
在停運事件方面,全年共發生32次直流輸電系統強迫停運,其中雙極強迫停運保持穩定,單極強迫停運次數顯著增加,而閥組和單元強迫停運則有所減少。這些停運事件累計造成383.35小時的等效停運時間,凸顯了持續優化輸電系統可靠性、減少非計劃停運的重要性。
2023年,我國在供電可靠性指標方面再次彰顯了電力供應體系的穩健與進步。
在統計范圍內,10千伏等效總用戶數達到1289.04萬戶,用戶總容量突破55.70億千伏安,標志著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與電網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城鄉差異來看,城網與農網的供電可靠性存在明顯差別。城網架空線路絕緣化率和電纜化率分別達到70.67%和67.78%,顯著高于農網的50.37%和15.85%,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城網供電可靠性(99.976%)遠高于農網(99.900%)的原因。全國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為99.911%,同比上升0.015個百分點,但城鄉之間的差距(0.076個百分點)仍需通過加大農網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力度來逐步縮小。
具體到停電時間與頻率方面,全國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減少了1.27小時/戶,降至7.83小時/戶,其中城網用戶更是低至2.14小時/戶,而農網用戶則為8.74小時/戶,兩者相差顯著。停電頻率方面,全國平均值為2.30次/戶,同比減少0.31次/戶,城網用戶僅遭遇0.68次/戶,遠低于農網的2.56次/戶,進一步凸顯了城鄉供電服務的不均衡性。
地域差異方面,全國供電可靠性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北京、上海、廣東等9個省級行政區領跑全國,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超過99.95%,而內蒙古、吉林等7個地區則低于99.85%,顯示出電力供應的地域不平衡性。在地級行政區層面,91個行政區供電可靠性卓越,而47個行政區則有待提升,這種兩極分化現象提醒我們需加強區域間電力基礎設施的均衡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城市的供電可靠性普遍保持在高標準之上,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其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已突破99.99%,成為全國電力供應的標桿。然而,長春與拉薩兩市的表現略遜一籌,提示我們在追求全國供電均衡化的道路上仍需不懈努力,特別是在提升偏遠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電力保障能力方面。(林 楚)
- 06-11章建華:深入推進電力安..
- 06-111—4月電力市場交易電量..
- 06-03《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
- 05-28中國電力行業綠色轉型加..
- 05-28我國出臺新規則規范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