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到來 車聯網時代不遠了
作為過去幾年輿論關注的熱點,車聯網產業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術原因就是網絡。然而,隨著5G步伐加快,車聯網產業距離爆發期越來越近。
事實上,車聯網的概念已經被各大汽車廠商“炒”了數年,自主品牌對車聯網布局的不在少數,但以往更多的是停留在娛樂層面。比如,具備車況實時監測、車輛入侵警報、車友互聯、云導航以及云端多媒體等功能,這樣的車聯網系統被業界調侃為“將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搬到車機終端上”。
發展至今,不可否認有一小部分車聯網逐漸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比如上汽和阿里聯合推出互聯網汽車,搭載YunOS操作系統,可以連接行車電腦,獲取車輛信息,提醒車輛需要保養的時間和附近的4S店,還可以檢測汽車油量信息,并告知車主附近的加油站等。
但這距離人們憧憬中“車與車、車與路、車與行人以及互聯網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時代仍有一段距離。
眾所周知,因為4G網絡的成熟,移動互聯網才有了眼下如此火爆的局面。而在汽車領域,這種情況同樣可能在5G網絡普及時被復制。業內專家分析,當前5G已成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這讓車聯網看到真正的曙光,因為5G不僅能解決車聯網數據傳輸的速度和容量問題,顯著提高車載導航的精確度,還能減少交通事故。
在今年年中召開的2017世界移動大會上,無論是各大電信運營商,還是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設備廠商,或者以高通為首的芯片廠商,都表現出對5G領域的濃厚興趣。
中國移動稱,與前幾代通信技術相比,5G在速率上平均可提升10至100倍,連接密度可提升10倍,時延將降為4G的五分之一。5G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通信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場景就是車聯網。
與行業普遍的預測一致,中國移動也認為,2020年是實現5G應用的關鍵年。目前5G正處于技術標準形成和產業化培育的關鍵時期,第一個版本的標準將在2018年中完成,借鑒以往經驗,5G產業化成熟并實現規模商用至少需要等到2020年。
記者從11月14日召開的“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獲悉,5G與各行業正在加速融合,尤其是在5G技術路線逐漸清晰后,業界對其應用和安全日趨重視。
“目前中國的5G試驗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國際上也紛紛開建5G試驗網,但正因為我們對5G的認識逐漸清晰,所感受到的挑戰也越大,因為5G已經引來全社會的關注,我們需要在技術、頻譜利用、密集組網、大規模天線布設、復雜網絡優化等方面多下功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的此番感慨也代表了很多5G推動者的心聲。
車聯網是一盤“大棋”,需要各方協力方能下好。11月16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舉行。與會專家紛紛指出,車聯網涉及汽車、信息通信、智能終端等多個行業發展,事關交通運輸、車輛管理等多領域的數字化改造,需要政府部門、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合作,加強協同。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在高交會期間,參觀了“工業和信息化5G時代專題館”,并出席了“5G和車聯網產業發展論壇”。他在論壇發言中提到,近年來,工信部加快部署5G相關工作,在5G愿景、需求、概念、無線技術、網絡架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同時,積極促進5G與車聯網創新融合發展,推動成立了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加快制定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技術驗證和應用示范,積極開展LTE-V2X應用試驗。
羅文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五個方面全力推動5G和車聯網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加強統籌協調,營造有利于車聯網發展的環境;二是加快研發攻關,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三是完善法律法規,推動完善自動駕駛上路測試、責任認定等工作;四是健全安全機制,加強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五是開展國際交流,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由于車聯網市場連接了汽車、通信、交通、能源、物流和商業地產等多個產業,可以預見未來將創造出極為可觀的經濟規模。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車聯網市場規模為50.4億美元(約33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8.2億美元(約2200億元人民幣)。同時,中國車聯網的滲透率將由2016年的4.8%上升為2020年的18.1%,全球車聯網用戶屆時將達到4410萬人。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車聯網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技術創新愈加活躍,新型應用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需要企業和高校加快研發創新,深化務實合作,促進融合發展,各方共同探索標準統一、市場滲透率、運營及盈利模式、“殺手級”應用等關鍵問題的解決之道,為5G商用做好準備,為車聯網發展搶占制高點。(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