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全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水平穩步提升區域合作相對不足

日期:2019/07/23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改革開放40 年來,隨著四大板塊、三大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體系不斷完善、格局日漸清晰。但同時面臨的挑戰也明顯增多,特別是區域間發展分化、無序開發、重復建設等問題逐漸凸顯。

改革開放40 年來,隨著四大板塊、三大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體系不斷完善、格局日漸清晰。但同時面臨的挑戰也明顯增多,特別是區域間發展分化、無序開發、重復建設等問題逐漸凸顯。

近日,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從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區域合作和基礎設施共享4個維度,構建了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了定量測算。結果顯示:近年來,全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水平穩步提升,基礎設施共享協調度最優,區域合作相對不足;四大板塊之間制造業發展整體協調、局部分化。

賽迪智庫專家認為,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是指制造業在各區域的發展差距保持在合理可控的前提下,制造業質量效益更高、要素配置更優、區域良性互動、基礎設施均衡,全國形成競爭合作、共同發展的格局。

首先,制造業區域協調不是低水平的均衡發展,而是各地基于要素稟賦形成具有優勢的特色主導產業,在制造業規模效益、結構優化、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發展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即質量效益更高。

其次,制造業區域協調不是高投入、粗放式、封閉型發展,而是充分釋放、高效配置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潛力,能夠跨區域實現充分的自由流動,形成統一開放的全國市場,即要素配置更優

再者,制造業區域協調不是同質競爭、對立發展,而是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基于市場需求開展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各地區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即區域良性互動

此外,基礎設施均衡指的是,以高速公路、鐵路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和以高速寬帶網絡、數據中心、互聯網平臺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較為均衡,區域之間互聯互通水平總體較高。

賽迪智庫構建的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基于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遵循系統性、可度量、弱相關原則,包括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區域合作和基礎設施共享4類15項具體指標,通過專家咨詢的方式對各指標進行賦權。

據介紹,當指數高于0.8時,表示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水平處于較高層次;介于0.5~0.8之間時,表示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水平處于中等層次;低于0.5時,表示協調發展水平處于較低層次,地區間制造業發展處于分化狀態。

評價結果顯示,整體看,全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水平近年來穩步提升。例如,2011、2014、2017這3年,制造業區域綜合協調指數分別為0.56、0.58、0.59,整體處于中等協調區間,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這表明,自“十二五”以來,在國家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各地區制造業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分要素看,基礎設施共享方面協調度最優,區域合作方面相對不足。2011—2017年,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基礎設施共享3項子系統協調指數分別從0.59、0.58和0.70平穩攀升至0.61、0.62和0.72;區域合作協調指數則由0.35下降至0.34,而后攀升至0.36,呈波動上漲態勢。

專家分析,橫向比較來看,基礎設施共享協調指數最為突出,表明國家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互聯網普及方面卓有成效;相比之下,區域合作協調指數仍處于較低水平,反映出我國在地區間技術流通、互助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亟待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區域合作水平。

評價報告還顯示,從板塊間兩兩比較來看,東部和中部之間制造業協調水平顯著上升,東部和西部之間制造業協調水平基本穩定,東部和東北之間制造業發展差距則呈拉大態勢。

從各版塊具體情況看,中部地區協調程度最高,西部地區內部差距最大。首先,東部地區制造業在基礎設施、產業基礎和要素保障方面處于中等協調水平,區域合作方面分化嚴重。

其次,中部地區制造業協調指數相比于其它3個板塊最高,說明中部省份之間制造業發展水平相對穩定、差距最小,其中基礎設施均衡程度最好,達到協調發展水平,其余3項均處于中等協調程度,區域合作有待加強。

第三,西部地區制造業協調指數近年來雖有所提升,但總體協調水平仍然位列四大板塊末位,反映出西部省區間制造業發展差距有縮小趨勢,但差距仍然較大。

第四,東北地區制造業協調指數近年來上升幅度最大,表明東北三省制造業發展差距快速縮小。從各分項指數來看,基礎設施共享達到協調發展水平,產業基礎和要素保障處于中等協調水平,但要素保障差距逐漸拉大,區域合作水平整體相對較低但提升較快。

報告特別提到,“一帶一路”國內省市制造業協調發展指數呈穩步增長態勢。這表明,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沿線省市制造業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其中,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和基礎設施處于中等協調水平,區域合作水平顯著偏低。

京津冀制造業協調發展指數提升幅度較大。這得益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進、京津產業轉移承接能力不斷提升,三地制造業協同態勢更加明顯。分要素來看,區域合作是最大短板。

此外,“長江經濟帶”制造業協調發展各分項指數從高到低依次為基礎設施、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和區域合作,與其他地區一樣區域合作仍是薄弱環節。“長三角”制造業協調發展各分項指數中,產業基礎方面協調程度最高,其次是基礎設施、要素保障和區域合作,要素保障有所波動且剛過0.5 中等水平線,區域合作水平總體較低但快速提升。(夏小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