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地堅持推進光伏行業國際合作
“2021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對外貿易量持續擴大,202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超過284億美元,與2020年約197.5億美元出口總額相比,增長近43.8%。”2月23日,在“光伏行業2021年發展回顧與2022年形勢展望線上研討會”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對2021年我國光伏產品進出口情況進行梳理。
2021年,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對外貿易量持續擴大。2021年,我國進口多晶硅20.4億美元,同比上漲114%,進口數量11.4萬噸,同比上漲13.4%;出口光伏硅片產值達33.7億美元,同比增長56.9%,創歷史新高;光伏組件總出口量100.55吉瓦,同比上漲27%,組件出口金額249.5億美元,同比上漲27.9%。
我國多晶硅主要進口來源地分別為德國、馬來西亞、日本,占據我國多晶硅進口市場的90%。其中,德國是我國最大的多晶硅進口來源國,2021年,我國自德國進口多晶硅5.1萬噸,占據多晶硅總進口量的45%;排在第二位的是馬來西亞,進口量近3萬噸,占據26%的份額;日本排在第三位,進口量達1.5萬噸,占據13%的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受韓華退出多晶硅業務、OCI硅料產能檢修的影響,2021年我國自韓國進口多晶硅數量連續5年下降,創近5年新低,進口數量為4096.3噸,同比下降73%。“韓國2017年成為我國最大的多晶硅進口國,后逐年下降,2021年跌至第六位。”張森表示。
在總結2021年我國硅片出口市場情況時,張森表示:“2021年,馬來西亞、越南、韓國、泰國、日本、美國和新加坡是我國硅片出口的主要市場,其中,馬來西亞和越南占據前兩名的位置。”
歐洲仍是我國組件出口第一大海外市場,2021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歐洲45.3吉瓦,同比增長54%。印度排在第二,2021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印度10.9吉瓦,同比增長94%。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巴西和澳大利亞,出口量分別為10.4吉瓦和5.6吉瓦,同比分別增長129%和25%。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出口到日本和韓國的光伏組件量均有所下降,出口量分別為6.2吉瓦和1.2吉瓦,分別下降1.7%和11.2%。
張森指出,2021年,至少有24家公司的年出貨量超過了1吉瓦的水平,其中,前十名的出貨總量接近150吉瓦,有4家企業的出貨量遠遠超過20吉瓦。
“目前,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是光伏貿易摩擦再次升級、海運費和匯率大幅上漲等。”張森表示。
2012年11月,印度對我國的光伏產品發起第一次反傾銷調查;2017年7月,發起第二次反傾銷調查;2021年3月,印度可再生能源部宣布,自2022年4月起,印度進口太陽能組件基本關稅由零關稅上調至40%;光伏電池關稅由零關稅上調至25%。
2011年11月,美國對原產自中國的光伏晶硅電池,以及用原產于中國的光伏電池加工的晶硅組件發起第一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4年發起第二次雙反調查;隨后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別發起201保障措施調查、301調查和337調查;2022年,美國Auxin Solar公司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所有使用中國物料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完成組裝并出口美國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反規避調查。
雖然國際貿易形勢和外部制約因素讓整個光伏產業的國際形勢變得日益嚴峻和復雜,但光伏行業未來依然將堅定不移地堅持推進國際合作戰略。
對此,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表示,“雖然國內已經形成了光伏應用的巨大市場,但是未來我們繼續瞄準國際光伏市場,把中國的光伏產業真正融入到國際雙碳的目標實現和新能源的循環中。”
他強調,未來光伏產業將堅定不移地堅持推進國際合作,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光伏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資源的合作,深化中國光伏標準和產業在境外的推廣應用,支持國內光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規則認證,支持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繼續作出積極貢獻。(林 楚 )
- 03-07促進光伏發電更大規模更..
- 02-16全球化版圖再次擴大!東..
- 01-112025年我國將基本完成智..
- 12-06浙江省深挖分布式光伏潛..
- 11-29三產融合點亮綠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