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我國技能人才占比力爭超過30%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等發展目標。
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意見》要求,以服務發展、穩定就業為導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和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和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具體目標任務是:到“十四五”時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崗位使用更加合理、評價機制更加科學、激勵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技能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收入穩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5%。力爭到2035年,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意見》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以及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機制等4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方面,《意見》提出5項任務。一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可依據有關規定按投資額的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二是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套餐制培訓,創新校企雙制、校中廠和廠中校等方式。對聯合培養高技能人才成效顯著的企業,各級政府按規定予以表揚和相應政策支持。
三是加大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支持制造業企業圍繞轉型升級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圍繞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建立一批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
四是發揮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性作用。采取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穩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允許職業學校開展有償性社會培訓、技術服務或創辦企業,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辦學經費自主安排使用。
五是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資源和服務供給。實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加大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力度。健全公共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行動,開展縣域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試點。
在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制度方面,《意見》提出了3項重點。一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企業可設立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和帶徒津貼等,支持鼓勵高技能人才在崗位上發揮技能、管理班組、帶徒傳技。鼓勵企業根據需要,建立高技能領軍人才“揭榜領題”以及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的制度。
二是完善技能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國有企業在工資分配上要發揮向技能人才傾斜的示范作用。用人單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和工資福利等方面,分別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完善技能人才穩才留才引才機制。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鼓勵技能人才通過兼職、服務、技術攻關和項目合作等方式更好發揮作用。支持各地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實際,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引導技能人才向欠發達地區、基層一線流動。支持各地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城市直接落戶范圍,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關規定享受公共就業、教育和住房等保障服務。
在建立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方面,《意見》提出4點要求。一是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對設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可在其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崗位),在初級工之下補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構成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
二是健全職業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完善由國家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等構成的多層次、相互銜接的職業標準體系。探索開展技能人員職業標準國際互通、證書國際互認工作,各地可建立境外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制度。圍繞新業態、新技術和勞務品牌、地方特色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等,加大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開發力度。
三是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確定技能人才評價職業(工種)范圍,自主設置崗位等級,自主開發制定崗位規范,自主運用評價方式開展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打破學歷、資歷、年齡和比例等限制,對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可直接認定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
四是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全國行業和地方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專項賽為主體、企業和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中國特色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依托現有資源,加強世界技能大賽綜合訓練中心、研究(研修)中心、集訓基地等平臺建設,推動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
針對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機制,《意見》還提出,一方面要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建立以國家表彰為引領、行業企業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體系;另一方面,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對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各地人才分類目錄,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在職工代表大會中的比例。
為了確保政策落地,《意見》還提出多項保障措施。例如,各級政府要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按規定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大力推進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精品課程、教材和師資建設,開發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等。(何 珺)
- 04-19如何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
- 09-13“十四五”我國將新增逾..
- 05-232021技能人才培養暨數控..
- 04-12人社部發布《技能人才薪..
- 12-01人社部支持企業自主開展..